唐宋八大家《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散文名篇鉴赏
唐宋八大家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散文名篇鉴赏
治平①二年五月丁亥,赵郡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③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④。轼铭其墓曰:
君讳⑤弗,眉之青神⑥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⑦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⑧,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⑨人锐⑩,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11}。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注】
①治平二年:1065年。治平,北宋英宗年号。②赵郡: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③眉:眉州,治所在今四川省眉山县。④步:旧长度名,五尺为步。⑤讳:人死后书其名,名前称“讳”,以示尊敬。⑥青神:县名,属眉州。⑦事:侍奉。⑧两端:态度左右摇摆。⑨与:亲。⑩锐:快速。{11}依怙(hù户):依靠,依赖。
王弗,苏轼的妻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16岁时就嫁给苏轼。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他书,她都约略知道,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王弗于北宋治平二年卒(1065),年仅27岁。当时苏轼30岁,已由外任调回京师为殿中丞,失去相伴十余年的妻子,深感悲痛,于是在次年悲痛作铭,就是这篇亡妻王氏墓志铭。这篇墓志铭精心选择几则日常生活言谈,突出了王弗的贤敏睿智,及其对于生性真率随便的丈夫的忠告、帮助。她提出在人际关系中对两类人尤应保持警觉:一类是见风使舵、投人所好者;一类是对结交过于轻率者,表现出这位深闺妇女观察生活的精细和见识的卓然过人。
文章开头说明王氏的身份,死亡的时间、地点,以及殡葬的时间、地点。作者自称己名“轼”,表示恭敬和严肃。从第二段开始简介王氏生平,这也是墓志的主要组成部分。作者先介绍王氏的名字、籍贯和家庭出身,称夫人为“君”,体现互敬互爱。接着交代她出嫁时的年龄和所生儿子名为苏迈。
文中选取了王氏生前的几桩日常小事,来反映王氏的为人。她在娘、婆二家侍奉父母公婆“皆以谨肃闻”;陪伴丈夫在任上,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作者特别举出实例说明王氏注意来会丈夫的朋友,根据观察所得,分析其人的思想品质,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谗佞之辈蒙骗。
文中以较多笔墨记述了王氏“从轼官于凤翔”的往事。这可以说是苏轼第一次离家远行,独自带着娇妻幼子前往凤翔赴任。初涉官场,不知深浅,加上离家千里,苏轼曾经多次思念家乡以至于茶饭不思。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也没有兄弟陪伴,只有王氏一人默默相伴,从此,两人就风雨同行,在宦海沉浮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氏不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更成了他精神上的依托。
结尾写其享年,“年二十有七而已”,痛惜哀叹王氏的不寿;写作者父亲苏洵的话,既表扬了王氏“从于艰难”的高贵品质,又说明遵从父命“葬诸其姑之侧”的理由,读完这段言简意赅的文字,非常自然的,我们对王氏这位善良忠贞的夫人,也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结尾的“铭”有赞叹,有议论。既慨叹王氏早逝,又以能够尽孝母亲为慰,充分肯定王氏的一生恪尽妇道的美德。作者两次大呼“呜呼哀哉”,表明自己失去爱妻和贤内助的深切悲痛。全文仅四百余字,却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地叙述王氏的生平,充分表达了苏轼和王弗夫妇之间超乎寻常的深厚感情。
后人评论
沈德潜唐宋八大家古文读本:“着墨不繁,而妇德已见。铭词可哀,不在语言之中。”
-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杳杳天低鹘没处③,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① 此诗原作共二首,这里选第二首。 澄迈:指澄迈县,在海南岛北部,琼州西。 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查慎行注引《
-
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
-
《致知力行,惟在于实.一有不实,则不能造其极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致知力行,惟在于实。一有不实,则不能造其极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薛瑄 《薛文清公读书录》 卷六,治
-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 〔1〕 。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 〔2〕 ,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3〕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4〕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 〔5〕 ,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
-
经过了一夜的海行,在晨光稀微中,在烟雨蒙蒙里,普陀山像海市蜃楼一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这真像童话中的奇迹一般,在浊浪滔滔的大海中,有这样一处世外的桃源仙境。我们好像从尘世中来,将要到达西方极乐土地似的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唐山水诗鉴赏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五老峰》这一诗题,一作《登庐山五老峰》,应以“望”字为是。 五老峰在庐山顶端东南部,
-
一作春怨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帏。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
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风帘春卷秋空碧,剩见西山数岭云。
-
蔡肇 鸿雁归时水拍天,平冈老木尚寒烟。 付君余地安渔艇,乞我寒江听雨眠。 蔡肇(?—1119),宋代诗人。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徽宗朝,历官户部、吏部员外郎,兼修国
-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