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周敦颐文言文名篇《爱莲说》全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周敦颐文言文名篇《爱莲说》全文鉴赏

爱莲说散文篇名。宋周敦颐作。见周子全书。这是一篇托物寄意的短文。文章通过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自己独爱莲的对比,突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的君子之风。又以菊、牡丹、莲三种花象征“隐逸”、“富贵”、“君子”三种不同的人,进而指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刻揭示了世态人情,抒发了真隐者少,志同道合的君子难寻,而爱富贵者众的感慨。此文仅一百余字,然文笔优美,意味隽永,形象鲜明,寓寄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远志趣及对争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鄙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

“晋陶渊明”句: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摘菊盈把,俄见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便就酣饮。”

李唐:唐朝皇帝姓李,故称李唐。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又刘禹锡赏牡丹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买花诗:“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作者所表达的,决不是一班文士墨客百无聊赖的闲情逸致,而是他身处污浊环境,独能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自我写照。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啊!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正可与这篇小品参照阅读,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饱含激情,由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一语暗讽,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给读者留下联翩的浮想。

爱莲说为宋代散文中的上乘之作。不仅思想深刻,情趣健康,其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全文仅一百十九字,内蕴却无比丰富。其中有对芸芸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情,而这一切又都为“爱莲”的主旨服务,主题思想十分鲜明。又运用拟人化手法,将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赋予莲花,备加礼赞,借花喻人,自况自励。又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对比映衬,以揭示莲、菊、牡丹各自不同的形态与气质;并以菊为陪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于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对竞名逐利的世态人情表明了心迹,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会同馆赏析》

    使金组诗的最后一首。据作者自注,金人称接待宋朝使臣的馆舍为“会同馆”。自注又说:“授馆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议留使人者。”即谓诗人作为宋使有被扣留在金的危险。因此,此诗如一纸气干云霄的壮烈宣言。前两句说不以个人微躯为念,但期以身殉国,表现出

  • 《玉米真自信(外一篇)》冯力散文赏析

    乡下老宅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限于财力不足,五间的趟子只盖了四间,西头一间的地一直空着,这样整个院子缺了西北一角,就不完整。

  • 《女人(选一首)世界)(翟永明)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女人(选一首)世界翟永明》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世界的深奥面孔被风残留, 一头白燧石 让时间燃烧成暧昧的幻影 太阳用独裁者的目光保持它 愤怒的广度 并寻找我的头顶和脚底 虽然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我 在

  • 苏轼《获鬼章二十二韵》全诗鉴赏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庙谋周召虎,边帅汉班超。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従窟穴,奏捷上烟霄。诡异人图像,欢娱路载谣。千诛非一事,伐叛自先朝。取道经陵寝,前期告庙祧。西来闻几

  • 南朝乐府·神弦曲《越人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南朝乐府·神弦曲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

  • 君子不为苛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不为苛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轼《六国论》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

  • 古诗词中的平水韵(哪个是古诗词里的平声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平水韵,内容包括哪个是古诗词里的平声字,阅读古诗中,总有″平水韵”一词不知“平水韵”什么意思搜狗,诗词中,用平水韵与新韵来押韵,有什么区别押韵要注意那些细节。逐:平水韵:一屋(仄)入声词林正韵:第十五部(入)入:平水韵:十四缉(仄)入声词林正韵:第十七部(入)揭:平水韵:六月(仄)入声平水韵:

  • 寓言《狂泉》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寓言《狂泉》讲述了一个溪流的故事。它比喻为一个疯狂的泉水,它在山中自由奔腾,即使遇到挫折也不屈服。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永远不要放弃。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像狂泉一样坚定不移地追逐梦想。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