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欧阳修散文名篇·朋党论》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欧阳修散文名篇·朋党论》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欧阳修散文名篇·朋党论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臣闻朋党①之说,自古有之,惟幸②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③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④,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⑤。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⑥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冶。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⑦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⑧。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⑨。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⑩。”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11}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注】

①朋党:人们因政治目的、主张相同而结合的派别或集团。宋仁宗时,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被诬为朋党,遭贬谪。数年后,范仲淹再次执政,欧阳修因作此文。②幸:希望。③党引:结为私党,互相援引。④共工:旧传共(gōng恭)工、驩(huān欢)兜、三苗和鲧(gǔn驩)为尧时的四凶。⑤八元、八恺:据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称八凯。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称八元。此处元、恺皆和善之意。⑥皋(gāo高)陶:掌管刑法。夔: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事。契(xiè泻):掌管教育。⑦用:因此。⑧目为党人:东汉桓帝、灵帝时,两次兴起党狱,株连正人君子多达四千余人。此言汉献帝时,有误。⑨“唐之晚年”句:指唐穆宗、宣宗年间的牛僧孺与李德裕的党争,史称“牛李党争”。⑩“及昭宗时”句:唐昭宗在位十五年,904年被朱温杀害。次年,朱温又杀朝官三十余人,投之黄河,但当时仍用唐昭宗的“天佑”年号。{11}诮:责备。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于是欧阳修向宋仁宗上了这一篇奏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本文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

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埋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那么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明。接着,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作者进一步论述了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这是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出发的,所以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所以必然能“终始如一”,所以是真的。

同时,欧阳修指出“道”和“利”,是区分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关键所在。小人是以利,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利益相同则相结为党,见“利”则相互反目,“利”尽则分道扬镳;而君子是以“道”相互联结,同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道永远不变,则君子之党永远同心。第三段主要是广泛列举史实,证明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结尾处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历来享有盛名,为人称道。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如下两大特色。

一是全文自始至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艺术手法,逐层深入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开篇定下基调以后,就紧紧围绕着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步步展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无朋”是因其“所好者禄利,所贪者财货”;“君子有朋’是由于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小人以利害相交,必然见利忘义,利尽残害。最后,文章还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末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例,围绕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反复的对比分析。事与理的结合,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起到了化深奥为浅显,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艺术效果。

二是文章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感染力。本文气势磅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富有忧患意识的政治家刚正不阿的战斗精神。但从其时徐时疾,张弛有度的说理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欧阳修沉着冷静的大将风度,表现在其语言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上。在对比论证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转折句式,如第四段,连用五个“莫如”。这一系列转折句式的运用,不仅突出了对比的效果,而且使论述的笔调趋于舒缓,使文章既明白晓畅,又委婉而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所推崇的所谓“责之愈切,则其言愈缓”的政论的艺术风格。

后人评论

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反反复复,说小人无朋,君子有朋,末归到人君能辨君子小人。见人君能辨,但问君子小人,不问其党不党也。”

猜你喜欢
  • 周敦颐《太极图说》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太极图说》由“图”和“说”两部分构成。周敦颐根据中国传统的《周易》阴阳哲学原理绘出一个易象图,然后以非常简洁的文字对图中的易理加以解说。

  • 范仲淹《定风波》全诗赏析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 国学名句“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出处和解释

    【名句】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九》。见的多、听的多,就会耳聪目明脑子活;好朋友多,就很容易做成学问。说明要通晓事理、做成学问,必须广所见闻、多交有学识的朋友。

  • 刘禹锡《酬乐天感秋凉见寄》全诗赏析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杜甫在这句诗中写道:“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上一句是“三分割据纡筹策”,指的是在战争中,三个势力争夺领地资源,各自采取谋略和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下一句是“万古云霄一羽毛”,意思是即使是微小的毛羽,在诸多事物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中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思考,他认为无论事物大小,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影响力。这句诗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珍视每个细微之处,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出处】唐杜甫《 春夜喜雨 》。 【意思】待到第二天清晨去看那红 艳湿润的地方,只见沉甸甸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红湿处:指树头的花被雨水 浇得红润一片。花重:花因含有雨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全诗赏析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770)春

  •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赏析》

    该词上片劈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西湖面积并不小,作者为什么说只是“一勺”呢。或以为这是作者登高俯瞰时的一种视觉,其实不然。西湖代指临安,临安又隐寓东南半壁。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

  • 宋词典故“唾壶敲缺”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唾壶敲缺 【出典】 见“玉壶敲怨”条。 【释义】 晋大将军王敦(处仲)于自己的境遇心有不平,酒后常咏曹操“老骥伏枥”诗句,以如意敲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后因以“唾壶敲缺”为咏志士慷慨的典故,

  •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出处】唐杜甫《 秋兴八首其七 》。 【意思】高耸极天的关塞,道路险绝, 唯有鸟可以飞越。在江湖纵横的南国,有一位低垂着钓竿的渔翁。诗人 以渔翁自喻,感叹自己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