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太平广记》原文与注释
伍子胥
太平广记
【文意】
伍子胥劝诫吴王,指出越国实为吴国心腹之大患,吴王夫差刚愎自用、冥顽不化,伍子胥殚诚毕虑,苦谏不止,反招杀身之祸。吴王赐他属镂剑,命他自杀。临终前,伍子胥责令其子,道:“我死之后,将我的头颅悬挂于城之南门,让我亲眼看见敌国越兵的到来。再者,以鮧鱼皮裹我尸身,投入江中,我要每日早晚乘潮水而来,亲眼目睹吴国之败亡。”从此之后,自海门山一线海水倒灌,潮头汹涌,狂澜万丈,直到越过钱塘江渔场才逐渐减弱。钱塘江海潮每日早晚两次,其声咆哮如雷,惊天骇地,风驰电掣百余里。不时有人看见伍子胥乘白车白马立于潮头之上。于是,人们修建庙宇为他祭祀。
庐州城的淝河岸上,也有一座子胥庙。每天早晚涨潮时,淝河之水也怒涛澎湃,直涌至庙前。浪头高一二尺,宽十余丈,需一顿饭工夫方能够平息。百姓们传说,它是与钱塘潮在互相呼应!
【原文】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 ② 。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③ 。”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 ④ 。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余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潮水相应焉!
【注释】
①伍子胥(xū):名员,字子胥;春秋时人,为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千辛万苦逃到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令吴国国势强盛,后攻破楚国复仇雪耻,攻伐越国,战而胜之,辅佐吴王阖闾、夫差父子两代,使吴国成为雄踞江南的霸国。太平广记:由北宋年间李昉等十二位大臣奉宋太宗之命编纂而成,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的故事总集,收录七千余野史、笔记、传奇等作品。②属镂(zhǔ lòu):宝剑名。③鮧(tí)鱼:鲇鱼。④庐州城:指合肥市,合肥市三河镇(古称鹊岸)为吴楚相争之地。鹊岸之战,伍子胥曾率吴国军队大败楚军。
【述评】
以伍子胥的故事传说为钱塘潮涂上一层神话油彩,为钱塘之怒找到根由,使其雪涛之威猛、声势之豪壮,更具骇目惊心、夺魂褫魄之效果。
-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作品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
-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夕与人群
-
古文·虎丘记 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1)。其
-
李白《任城县厅壁记》 风姓之后,国为任城 2 ,盖古之秦县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周成乃东鲁之邦。自伯禽到于顺公 3 ,三十二代。遭楚荡灭,因属楚焉。炎汉之后 4 ,更为郡县。隋开皇三年,废高平郡
-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
-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①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②。 狂
-
夏完淳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远。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萃洞庭山。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1647年),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
-
一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
-
功名万里忙如燕①,斯文一脉微如线②,光阴寸隙流如电③,风雪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④?至今寂寞彭泽县⑤。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