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农庄雨后吴堡行》朱佩君散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农庄雨后吴堡行》朱佩君散文赏析

入夜,鼓噪吵闹的蛙声,猫咪的嘶叫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开灯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多,起身下床穿鞋竟然一脚踩入水中。卧室里哪来这么多水?莫非在做梦?赶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环顾房间四周,天呀!粉红色的拖鞋像一艘皮筏子上下起伏的飘荡在水面上,眼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再看我的脚完全浸泡在水里,卧室中的水已经没到我的小腿肚。借着手机的电筒光线,深一脚浅一脚,趟着水走到客厅一看,呵,猫咪们的玩具,装杂物的纸箱,几双拖鞋浮在水面上。打开房灯仔细一看,额的神呀!竟有一只长的蚯蚓在水中游动。客厅门口的矮凳上蹲着一只青蛙,仰着头鼓着腮瞪着鱼泡眼直勾勾地望着我,似乎想对我说什么。爹呀!娘呀!我可爱的家变成了水上乐园了。趟着哗哗的雨水走进厨房,眼前的一幕让我好感动,平日里一天打8次架的异性猫咪兄妹毛豆和小花妹妹紧紧的偎依在一起,惊恐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这是7月20日晚,北京罕见的持续了四十多个小时的大暴雨淹到了农庄的每个角落。灌满了我苦心经营了大半年的、开满鲜花的小院之后,竟然在夜半更深之际悄无声息地冲进了我的家中。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冒水,大门缝里进水,墙缝向外涌水,雨水夹杂着污水充满了家中的角角落落。可是龙王还照旧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没有丝毫收工的迹象,大雨片刻毫无喘息的倾泻着。暴雨倾盆,屋里屋外的水连成一片,就这样我与水的大战开始了。

持续到21日上午11时,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正在清理的现场,趟过农庄的一片汪洋,带着满身的雨水,狼狈不堪出现在周老师和红孩老师面前,随他们奔赴首都机场——去陕北吴堡。此时的我犹如灰姑娘,吴堡之行如同赴一次美丽的约会……

与洪水灾害斗争了一夜的我,做梦似的下午就抵达了陕北吴堡县。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我忘记疲劳、放弃正在救援的家园,义无反顾的前赴这次吴堡之约呢?是啊!是那一首首动人心魂的陕北民歌,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信天游将我从雨中帝都,带到这古朴的黄土高坡的窑洞旁。

吴堡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里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还有柳青故居和柳青文学馆,让人们可以感悟柳青的创作与生活。这里是毛泽东在1948年3月23日率领在陕北的中央纵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西柏坡的出发地。这里又有历史悠久、建筑设计精妙,保留完好的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的吴堡石城遗址。

还有比肩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让人们可以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丽。更有上过央视舌尖上中国的高家塄村空心手工挂面之乡。老张家手工空心挂面让吴堡县声名鹊起。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因为这里有被誉为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创作人张天恩的故居。有集炎黄子孙、各族姓氏文化为一体的同源堂,让人们可以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魅力;有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让人们能缓解疲劳,休憩养生。

刚入吴堡,我便被眼前这原生态村野古朴的景色所吸引。有名的张家墕村,也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和腰鼓村。我们所住的宾馆同源堂窑洞就在张家墕村依山而建。满山遍野枣树环抱,古朴的村落亲切熟悉,能近距离亲近黄土坡,感受陕北民歌的气息,真是圆了我长期以来想深入学习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一个梦。

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充实难忘。吴堡人的热情深深的打动着我。吴堡的原生态山山水水、枣树窑洞深深的吸引着我,瞬间我爱上了这个地方,迷恋上了这个地方。

最让人感动的是队伍中的两个文坛前辈“八○”后的周明老师和年逾七十的曹谷溪老师。两位古稀老人,紧紧随着队伍从未掉队,所到之处都认真地听讲解,细细地提问。走上位于半山腰上的柳青故居,爬上历史古迹吴堡石城,与年轻人一起下碛口到黄河边拍照,在毛主席东渡的地方合影,更是随大部队乘渡“东渡”到对面属山西管辖的碛口古镇去参观。尽管汗水湿透衣背,却一路欢歌笑语,从未提一句累字!周明老师更是精神抖擞,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大家都笑称他为年轻的“八零后”。

吳堡不但山美,景美,红枣美,它的古朴窑洞的特色美,更在于它的人美、心美、热情美,赶牲灵的歌声更是美上加美。红孩老师说:“老佩,你那么爱唱陕北民歌,这次就应该好好的做一次实地采风、多学几首陕北民歌,好好的感受陕北民歌的精髓之处,写出心里想说的陕北民歌吧。我期待你的好文章噢。”

在县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吴堡县投资将张天恩的三孔窑洞修缮一新。几孔窑洞的屋内是打通的展室,依次陈列着的复制的骡拉板车、骡子背上的鞍子、脖上挂的铃铛、以及张天恩当时家里的起居用品。据说赶牲灵的灵感,就源自张天恩驾着的这个板车上。展柜里陈列了各种版本的赶牲灵的歌碟以及张天恩创作的陕北民歌作品。这真是民歌界一笔宝贵的财富啊!当地的朋友从旁边有人居住的窑洞里抱出一个镶满照片的大镜框,指着每一张照片为我们讲述了作者鲜为人知的故事。张天恩不但是著名的陕北民歌艺人,还是陕北秧歌和陕北快板的能人。他青年时期赶着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常常行走在黄土高原,一边扬鞭赶着毛驴,一边口里编唱着陕北小曲儿,广为流传的赶牲灵跑旱船白面馍馍虱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就是这样诞生的。

猜你喜欢
  • 毛先舒《江城子·暮江烟外是高楼》哀婉思愁词作鉴赏

    毛氏之作多抒写闺情:或借咏物寄托(如《满江红·暮春柳》),或以梦思传写(如《兰陵王》),往往婉丽细腻,颇有动人之情。

  • 古代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注释与译文

    古诗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表达了爱侣间真挚的情感和对永恒爱情的向往。诗句中“得成比目”指相互成就,不顾死亡;“不羡仙”意指不羡慕仙人,愿与爱人相伴。这句诗揭示了古人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死的超脱,给人以深思。

  •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名句】孝子不匮 ① ,永锡 ② 尔类。 【注释】①不匮:不倦。②锡:赐予。 【释义】孝子时时刻刻保持美德,祖宗常赐你们善心。 【点评】要永远保持对父母的孝顺。 参考文献 《诗经·大雅·既醉》

  • 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全诗赏析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作品赏析哮虎:一作吼虎。清酥:一作青苏。夜半:一作夜来。------

  •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 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全诗鉴赏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特许门传龠,那知箭起莲。相逢月上後,小语坐西偏。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行闻宣室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鉴赏和解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篇选自《剑南诗稿》。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作者已六十八岁。他一

  • 苏轼《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全诗鉴赏

    千戈万槊拥篦篱,九日清樽岂复持。(是日南都敕使按兵。)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逍遥琼馆真堪羡,取次尘缨未可縻。迨此暇时须痛饮,他年长剑拄君颐。

  • 苏轼《马融石室》全诗鉴赏

    未应将军聘,初従季直游。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 杜甫《十七夜对月》全诗赏析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