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下
重民下
王韬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如俄,如墺①,如普,如土等,则为君主之国,其称尊号曰恩伯腊②,即中国之所谓帝也。如法,如瑞,如美等,则为民主之国,其称尊号曰伯理尔天德③,即中国之所谓统领也。如英,如意,如西,如葡,如[[!GF8CB]]④等,则为君民共主之国,其称尊号曰京⑤,即中国之所谓王也。顾虽称帝,称王,称统领,而其大小强弱尊卑则不系于是,惟其国政令有所不同而已。一人主治于上而百执事万姓奔走于下,令出而必行,言出而莫违,此君主也。国家有事,下之议院,众以为可行则行,不可则止,统领但总其大成而已,此民主也。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此君民共主也。论者谓: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⑥,犹有中国三代⑦以上之遗意焉。三代以上,君与民近而世治;三代以下,君与民日远而治道遂不古若。至于尊君卑臣,则自秦制始。于是堂廉高深,舆情隔阂,民之视君如仰天然,九阍⑧之远,谁得而叩之!虽疾痛惨怛,不得而知也;虽哀号呼吁,不得而闻也。灾歉频仍,赈施诏下,或蠲免租税,或拨帑⑨抚恤,官府徒视为具文,吏胥又从而侵蚀,其得以实惠均沾者,十不逮一。天高听远,果孰得而告之·即使一二台谏⑩,风闻言事[[!B11]],而各省督抚或徇情袒庇,回护模棱,卒至含糊了事而已。君既端拱于朝,尊无二上,而趋承之百执事出而莅民[[!B12]],亦无不尊,辄自以为朝廷之命官,尔曹当奉令承教,一或不遵,即可置之死地,尔其奈我何·惟知耗民财,殚民力,敲“骨”吸髓,无所不至,囊橐[[!B13]]既饱,飞而飏去;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夫设官本以治民,今则徒以殃民;不知立官以卫民,徒知剥民以奉官。其能心乎为民,而使之各得其所,各顺其情者,千百中或一二而已。呜呼!彼不知民虽至卑而不可犯也,民虽至愚而不可诳也!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情,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必强,察其疴痒而煦其疾痛,民之与官有如子弟之于父兄,则境无不治矣。古者里有塾,党有庠,乡有校,读法悬书[[!B14]],月必一举。苟有不洽于民情者,民皆得而言之。上无私政,则下无私议。以是亲民之官,其为政不敢大拂乎民心,诚恐一为众人所不许,即不能保其身家,是虽三代以下而犹有古风焉。书有之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磐石[[!B15]]焉。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夫尧、舜为君,尚赖有禹、皋陶、益、稷、契[[!B16]]为助,而天下乃治;今合一国之人心以共为治,则是非曲直之公,昭然无所蒙蔽,其措施安有不善者哉!窃以为治国之道,此则犹近于古也。选自弢园文录外编
〔注释〕①墺:奥地利。②恩伯腊:英文Emperor 的音译,即皇帝。③伯理尔天德:英文President的音译,即总统。④[[!GF8CB]]:丹麦。⑤京:英文King 的音译,即国王。⑥都俞吁咈:皆为古汉语叹词。都,赞美;俞,同意;咈,反对;吁,不同意。原本用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⑦三代: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儒家常用三代来划分历史,认为三代以上是盛世,三代以下“礼崩乐坏”,政治大不如前。⑧九阍(hūn):阍指宫门。九阍此处比喻朝廷。⑨帑(tǎng):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⑩台谏:官名。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使之统归于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B11]]风闻言事:指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B12]]莅民:管理百姓。[[!B13]]囊橐(náng tuó):口袋。[[!B14]]读法悬书:书指律令、政策的文本。读法悬书就是把律令、政策公布出来。[[!B15]]苞桑磐石:苞,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桑,桑树。磐石:厚而大的石头。苞桑磐石比喻根基牢固。[[!B16]]皋陶: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曾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益:即伯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皋陶之子,相传擅于畜牧和狩猎,受到舜、禹的重用。稷:即后稷,古代周族始祖,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契:帝喾之子,传说中商的祖先,曾助禹治理洪水,后被舜封为司徒,主管教育。〔鉴赏〕王韬(1828—1897),江苏长洲(今苏州)人。1874年在香港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上面发表八百余篇政论,提出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弢园文录外编收集了王韬历年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变法自强政论和为各种书籍所写的序跋,于1882年在香港出版。重民下即选自弢园文录外编,旨在讨论政治制度问题,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君主立宪制度,是体现王韬民本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王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倡废除封建专制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其维新变法思想对康有为等人影响颇深。王韬经历了清末的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的全过程以及维新派的早期活动,又曾在墨海书馆工作13年,翻译西书。他曾多次给江苏巡抚徐君青等上书,主张与英法修好,学习西方。后因为太平天国领袖上书献策,遭到清政府通缉而侨居海外。王韬曾旅居香港,游历欧洲,返港后创办循环日报,后又旅日考察,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特殊的社会经历形成了王韬颇有特色的社会政治思想。重民下中,王韬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将其分为三种:(1)君主之国。如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土耳其等国,国家元首为皇帝。君主国家中,皇帝发号施令,臣民必须实行。王韬认为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只有遇到尧、舜等贤明之人为君,才能做到长治久安。(2)民主之国。如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国家元首为“统领”。由下议院讨论政策、法令等是否可行,总统只起总揽大纲的作用。王韬认为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政令过于分散,不利执行,“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3)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等国,国家元首为王。国家的政策、法令需要君和民都赞同才能通过,有一方不赞同就不能通过实行。这三种政治制度中,王韬认为君主之国和民主之国都存在弊端,只有君民共主之国才能上下相通,“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磐石”。君主既能及时了解民意变更,又能掌控全局,因此,君主立宪制是王韬心中向往的理想的政治制度。以君主立宪制作为参照标准,王韬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君主的高高在上(“舆情隔阂”)、官吏的相互勾结、贪污腐化、敷衍了事,都是王韬谴责的对象。民意根本无法上达天听,以至政治混乱,内不足以安民,外不足以御辱。通过对比,西方民主制度要优于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王韬急切希望能在中国推行西方的民主政治。需要指出的是,王韬是一位具有锐利目光的思想家,他不仅看到封建君主专制和西方民主制度的优劣,而且看到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君主立宪制和共和政体的差别。按照王韬的观点,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能做到上下相连,封建君主制度专注于“上”,忽视“下”,即民意;共和政体(即王韬所说民主之国)关注“下”,注重民主,但“上”的集合和领导作用不够。君主立宪制能够恰好弥补两者的不足,做到“求民之隐,达民之情”,“上下交固”。王韬推崇西方君主立宪制的立足点,还是在传统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还是阐明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点都是围绕为“民”这一出发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民情无法及时上达,而君主和官员又多“耗民财,殚民力”,只知“殃民”、“剥民”,不知“治民”、“卫民”。因此,国家政治清明,“民隐”、“民情”能够顺畅及时地传递到统治者这里,同时“民”还起到监督统治者决策的作用,“民”觉得可行政策才能施行,“民”觉得不可行的,统治者不能强制推行。君主立宪制的优点就在于君民一体,上下相连,君主作为国家首脑积极发挥其治理国家的领导作用,下情上达,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治国之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上一句:大漠孤烟直。 下一句:长河落日圆。 翻译:在广袤的沙漠上,独自升腾的烟雾直直地飘荡。
夕阳在长江上逐渐落下,形成一轮圆圆的光晕。
意思: 这是王维的《辋川集·渭川田家》中的两句诗。上一句描述了大漠中升起的孤独的烟雾袅袅升腾的景象,下一句描绘了长江上橙红色的夕阳渐渐落下的美景。整体意境借此表达了辽阔自然景色中的宁静与 -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叮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中使日夜
-
这首诗是作者在汴京观看元宵佳节的盛况时所作。诗人通过对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先从来自各地的
-
香菱,原是苏州乡绅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幼时被拐,以至沦为金陵呆霸王薛蟠之婢妾。不学无能、终日斗鸡走马赌钱宿娼的阔公子何曾真心爱过香菱,到手后“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的一般了”。心灵寂寞的香菱只能在文学
-
这首诗题为“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起句“傲吏身闲笑五侯”,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着不起那些气焰熏天、
-
杜牧文《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
-
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精洁沾戒体,闲淡藏禅味。从容恣语言,缥缈离文字。旁延邦国彦,上达王公贵。先以诗句牵,后令入佛智。人多爱师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3786】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全2册(曹普著,人民出版社,70 2万字,2016年6月第1版,118元)△分上、下两卷10章:①“文革”结束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