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钟叔河《送别张中行先生》随笔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钟叔河《送别张中行先生》随笔

送别张中行先生

张先生以散文作家出名,其实他首先是一位学人,是一个思想者。他学的是中国文学,是周作人的学生,看得出周作人的文学观对他的研究和写作有很大影响。他长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编教材,写普及性的书,这同样看得出他的学养。

在普及古典诗词的书里,他写的诗词读写丛话,我认为是最好的,比王力的诗词格律好。王力的书很成功,但讲的是诗的格律,而诗词读写丛话的内容更充实,不仅谈到了格律,对诗的欣赏与写作也给出了很切实的指导。他对古典诗词很有理解,不仅读得多,而且很用心,文字也写得更好些。

当然这本书也是在“人教”出版的,但张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出版人。现在,一般的人随随便便就称大家名家,但我真心地认为,张先生是可称大家的。

张先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都显出了他作为一个学人的本色。他博览群书,而且很有理解。他的一生就是读书的一生。

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思想者。因为他一生清醒,不糊涂,不盲从;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信”,对于凡事都存疑,头脑不容易发热。

一九九一年,我笺释的儿童杂事诗出版后,张先生很喜欢,写文章夸这本书。不久后,我去北京,张先生打电话说要来看我,我连忙对他说:“这怎么可以呢?即使不序齿,也只能行客拜坐客嘛,何况未曾谋面您就写了鼓励我的文章。”最后我说:“您年纪大了,走动不方便,还是我去看您吧。”于是我去人教社看了他,他请我在旁边一个小馆子里吃了饭。

那次饭后,张先生又有一篇题为书呆子一路的文章在读书上发表,写到我和他这回的见面交谈,过誉使我更加惶恐。文章随后收入负暄三话,题目也正式改为锺叔河,想不到他写的这一回两人初次的见面,竟成了最后的一面。他讲了我很多好话,我却连书都没有送他几本。我的书,张先生绝大部分都是自己掏钱买的。

我还说一件小事,民国时期北京晨报的副刊登过很多周作人的文章,后来这个报纸改成了新晨报,很难找。我要去北图查这个报纸上的文章,当时任继愈当馆长,他是张先生的同学,张先生就请任继愈派人帮我找,并且将找得的资料复印件寄给我了。

他的书出版之后,总会题赠给我。他说:你要什么书,我就送什么书给你。我知道张先生是搭公共汽车出行的,他去寄书是很累的事情。张先生去世,我心里非常难过。这样古道热肠的人,走掉了就没有了。

张先生一直很看重我,对我过分的奖掖,我无法向他表示感激。现在郑重通过贵刊,表达我对张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敬意。我年纪大了,写文章太动感情。老成凋谢,晨星寥落,这些老辈人不可能再有了,使我非常感伤。

张先生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他的修养和境界都是因读书而有。他写的顺生论,受到很深的佛学影响,也是读书和思考的成就。

(二零零六年三月)

猜你喜欢
  • 许泽夫《干涸的小河(组诗)》

    水是河堤不在意时一个波纹载着一个波纹悄然离去的像一个人的爱被时间一丁点一丁点地割尽河床裸露河水已经走远鱼和虾有的选择随波逐流不

  • 张九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全诗赏析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 罗什福尔派作品分析

    是继超现实主义*之后,在法国西部又兴起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团体。1941年成立于法国的卢瓦尔河畔的罗什福尔城,故谓之罗什福尔派。该团体的成

  • 普天乐·失题:滋滋味味,风风韵韵,老老成成

    普天乐·失题 无名氏 他生得脸儿峥,庞儿正。 诸余里耍俏,所事里聪明。 忒可憎,没薄幸。 行里坐里茶里饭里相随定, 恰便似纸幡儿引了人魂灵。 想那些

  • 牛汉《离别故乡》

    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生于山西定襄县,远祖系蒙古族。 1943年考入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55年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70年代在湖北干校劳动

  • 苏轼《杭州故人信至齐安》全诗鉴赏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相期结书社,(故人相约醵钱雇仆夫,一岁再至黄。)未怕供诗

  • 《墨子·七患》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子墨子曰: 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 ① ,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 ② ,游者爱交 ③ ,

  • 俄罗斯诗歌

    俄罗斯诗歌 俄罗斯文学始于11世纪。然而在此之

  •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

  • 国学名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处和解释

    【名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泰山不辞让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为高不可攀的大山;河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为深不可测的大河大海。形容领导者只有广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