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和山《考验》
春节快到了,办公楼前竖起一根不锈钢旗杆,阳光下闪闪发亮。
升旗时,发现旗杆上面竟然没有绳子,厂长瞪了一眼负责此事的行政科长,一脸的不快。竖起来的旗杆再放倒,不吉利,厂长想了想,嘴角突然露出一丝笑意。
他看着围观的人,说:“谁把绳子系上去,一百块钱。”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厂长看在眼里,马上涨到了二百。厂长满怀希望的目光,在大家脸上扫来扫去,加重了语气说:“两百块,两百块了啊!几分钟的时间,两百块钱就到手了。”
众人一阵嘻嘻哈哈,张三推李四,李四推王五,仍然没有人应声。这时,薛永亮回宿舍拿东西,有人便怂恿他试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钱。
薛永亮是从武警部队退伍的,身体壮实得像头牛,听说还会擒拿格斗。厂长喜出望外,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薛永亮。
薛永亮抬起头,打量了一下既高又光溜溜的旗杆,摇着头说:“太危险了,容易出问题。”
厂长一听,脸上的表情顿时由晴转阴,当看到厂办秘书小林时,厂长连忙说:“我平时比较看重你,关键时候到了,上。”
小林看了看眼前的旗杆,脖子一缩,往后退了两步,说:“我有恐高症呢。”
厂长叹口气,恨铁不成钢地摇着头,大声说:“五百块,落地给钱!我就不相信我们厂上上下下二百多人,就没有一个胆大的!”
薛永亮本来抬脚要走,听到这话又站住了,对厂长说道:“你这种做法不对头。”
厂长一愣,反问道:“为什么不对头?愿打愿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难道除了你,就没有人敢爬了?”
薛永亮说:“这不是敢不敢的事,而是对大家太不负责任!如果出了事不得了。”
厂长的脸上似笑非笑,让人心里发毛。有跟薛永亮关系好的,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服,小声劝他不要没事找事,免得以后吃大亏。薛永亮满脸的正气,硬邦邦地说:“我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违章违纪,工作勤勤恳恳,不怕!”然后,他转身又对围观的众人说:“钱再多,大家也不能冒风险。为自己,更为家人想想。”
众人好像一下子清醒过来,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觉得薛永亮说得不错,同时又不禁暗暗为薛永亮捏把汗。
果然,厂长不高兴了,说:“叫你爬,你不敢;当众顶撞我,你倒敢。你的胆到底是大还是小?”
安保科科长正站在人群后面,心想,钱不钱的是小事,关键是李副厂长快要退休了,如果这次能让厂长有面子,副厂长的位置说不定就是我的,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分开人群,来到旗杆下面,对厂长说:“您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不爬,我爬。”厂长看着胖嘟嘟的安保科科长,问:“你行不行啊?”
安保科长一挺胸脯,表决心地说:“不行也要行。您放心,我小时候经常爬大树,有经验呢。”
厂长似乎对这句话很满意,不禁朝薛永亮看了又看。
安保科长找了根小麻绳,打了个结套在双脚上,朝手心吐口吐沫,然后双手抱住旗杆,身子一伸一缩像条大青虫向上爬去。突然,薛永亮跨上前,一把抓住安保科长的后背,把他拽了下来。
安保科长有些气恼,皱着眉头问:“你不是不敢爬吗?噢,看我爬又后悔了?没门!”
薛永亮说:“真是要钱不要命了,你想过后果没有?我不爬,你也不要爬,谁都不许爬!”
安保科长脸一冷,刚想发脾气,厂长却手一挥,问他:“你知不知道你的行为很危险?你知不知道你是什么身份?明天召开全厂安全生产会议。会上我建议免去曹刚同志安保科科长,到车间里上班,由薛永亮同志担任安保科科长!”
有人问绳子怎么办?厂长轻松地说:“非常简单,请专业人士来解决。”
大家看着薛永亮,用力鼓掌。
-
张养浩 梅花已有飘零意,杨柳将垂袅娜枝,杏桃仿佛露胭脂。残照底,青出的草芽齐。 这首小令选
-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锺王砚不知。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况瞠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後。碧天照水
-
导漾自嶓冢,东流为汉川。维桑君有意,解缆我开筵。云雨从兹别,林端意渺然。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
攀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万里松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
秋天,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乡愁。秋天,是凉风习习稻谷飘香的沉醉。秋天,是秋雨绵绵澄澈宁静的高远。秋天的模样,让人浮想联翩。大雁排
-
范文正公仲淹少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
-
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对饮一两杯,佐以闲谈的朋友不过三两个,其中最使人怀念的是刘佛谛。 刘佛谛名旌勇,字义方,佛谛是我建议他采纳的别名。我们最初相识是在二十年
-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意思】初春时皇上和她在华清池沐浴,温滑的泉水使她的皮肤更加洁白光亮。
-
夏首云物变,雨馀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
来信 鲁迅先生: 在《新闻报》的《学海》栏内,读到你底一篇《文学和政治的歧途》的讲演,解释文学者和政治者之背离不合,其原因在政治者以得到目前的安宁为满足,这满足,在感觉锐敏的文学者看去,一样是胡涂不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