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远的也是最近的》群石散文赏析
毋庸置疑,无论是黑土地上的乡情,还是老胡同里的记忆,对一个游子来说,都会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心田,感觉被一根绳线牵着,不由得常常想起“近乡情更怯”这样的诗句。
乡愁,是从脐带里扯出来的情感。
本期这三组散文作品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黑土地上的乡情和老胡同里的记忆。遥远的乡村选取了老屋、场院和菜园三个场景,透过一个儿童的眼光回望故乡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挚爱。胡同里的时光作者是一位九零后大学生,以年轻人的视角,截取了几个生活片段,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后期小城生活的细节,捧给读者的是几幅让人怀想的老时光画。低处的光阴这三个短章,有如散板轻敲,行云流水般描摹了父母和那些低处光阴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尽管身在他乡漂泊但没有忘记自己根在原乡的情怀。
这几篇散文人物鲜活、语言生动,谋篇布局也较为合理,但文中也不难发现个别语言啰嗦和写作手法传统等问题。建议作者从现在起笔,在带入过去的同时不忘注入现实元素,也许这是解决传统写法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妨一试。期待写作者把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散文作品奉献给读者。
(本期栏目特约编辑:邵华)
-
《雨晴复赋一绝》 过关何事懒摇鞭 ① ,酷爱三峰落马前 ② 。 天气清明新雨后,山光日色满秦川。 [注释] ①摇鞭: 催马扬鞭。 ②三峰:华山的西峰、南峰和东峰,此指代华山。 【题解】 此诗选自 《徂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三人一旦同行,(二子与秦少章同寓高斋,复同舟北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
-
而教公卿以节俭,而教百姓以农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而教公卿以节俭,而教百姓以农耕。》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形象地刻画出早春梅花傲然挺立的英姿,用以寄托诗人追求独立的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自主精神。
-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作品赏析【鹤注】诗云“江涨柴门外”,当是上元元年在草堂作。郭璞《江赋》:“济江津而起涨。”注:“涨
-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作品赏
-
鲍·瓦西里耶夫 (吕绍宗 译) 一次,我在莫斯科附近一座小城市参加会晤时,人们转给我一封信。下面我不加删减地予以转述,只是出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换了名字,省去了信头。 “……我年迈的老师安娜·格奥尔基
-
实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
韩退之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