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木兰溪畔一村庄》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木兰溪畔一村庄》鉴赏

作者: 宋生贵

郭风

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它象一朵花,开放在蓝色的木兰溪旁边。

它的甘蔗田接着龙眼树园。它的橄榄树高耸在山岗上。它的池塘里飘荡着带状的水草,鲫鱼成队地游行。它的木瓜树沿着竹篱和土墙成行地生长:这亚热带的美丽的果树,高大象梧桐,硬直的树茎象棕榈树,树梢一大丛绿叶象蒲扇,结着累累的果实硕大如仙桃。

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它象一朵花,开放在蓝色的木兰溪旁边。

它的房屋遮蔽在树荫中,露出白墙和丛生着瓦菲的屋檐。它的碾米厂盖在溪边。它的榨油坊喷发着花生的香味。在那小学的广场上,升起的红旗在风中飘扬,在阳光中闪耀;我看见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和辅导员一起踢皮球,旁边新辟的球场上,解放军和农业社的球队正在比赛篮球。

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吃象一朵花,开放在蓝色的木兰溪旁边。

这是一组“镜头”,一组画面。

随着镜头的推拉俯仰,一个“小小村庄”的远景近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显然这是一处好景致!

平视远处,田畴与树行紧相连接,织成一片葱浓的绿;仰视高处,“橄榄树高耸在山岗上”;俯视低处,水清鱼欢。继而拉到近处的,又是竹篱和土墙边上的木瓜,作者便用“特写镜头”依次摄下了这“亚热带的美丽的果树”的干、叶、果。看到此,我们会赞叹:这风景是宜人的,足可以流连一番。

可是,热忱的诗人却不愿让你就此过多徘徊,故而紧接着将镜头深入进去,摄下了绿树掩映中的白墙、屋檐,溪边的碾米厂。而高高飘扬在小学广场上的红旗,更有“万绿丛中红一点”之神韵,将画面点活了,将情境氛围点通了,一下子,整个充满生机的绿色景致与这艳艳的红旗之间,有一种潜在的气韵在流动。之后,在前面大量静景点染的基础上而写动景:“小学生和辅导员一起踢皮球”,“解放军和农业社的球队正在比赛篮球”。此处写动景,具有顾应前面静景之质,所以,一经推出,便显得动静呼应,浑然成趣。

诗人创作的兴奋点,是在与“小小村庄”的情景感应上。所以,他也确如摄象师那样在拍景,如画家那样在勾画点染,但,究竟是景中含情,画中蕴意。而且,传情达意才是内核。他以自己的立足点为观察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将“小小村庄”的画面组合起来,以表现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赞美和爱恋之情。从写村外之物,到写村中之人,从摹静景,到点动态,字里行间都灌注着这种情愫。这一写于五十年代的诗作,鲜明地体现着诗人当时的总的创作基调,即充满着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赞美与憧憬,吹出的是自然纯正的短笛之声。这在他当时的另一篇散文诗江南写意中表现得更为明确,那里写道:“万里相联的沃野,是碧绿的书页,是锦绣的书页,是翡翠的书页;那字里行间,每一篇章,每一行,有水的歌唱,有人民的欢笑在流动;有风和阳光在歌唱,有人民的意志的金子在闪光……”

在木兰溪畔一村庄中,诗人的那种美好而纯正的情志是托寓于绘景中的。诗作名为写“村庄”,但并未对整个村落中的景物、人事作一一描述,而是用一半笔墨写村外的田、树、池塘等景致,另一半文字,只点一笔白墙、屋瓦等,重笔落到村中小学的广场上。而这一落笔点则很有“揭出全文之旨”的深意。这种点面关系的恰当处理,也显示出中国诗画在意象创造上讲究灵动跳跃的特点。因此,读起来觉得有诗味,有画趣。

木兰溪畔一村庄的内在节律很强,且富有美感。它的内在节律主要靠形式上的复沓——同一句式的反复出现而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它象一朵花,开放在蓝色的木兰溪旁边。”这段话在作品中先后出现三次。篇首出现,点出描写对象,引发读者的期待感。中间出现,作为承转过渡,适于内在情境的调节。结尾处再度出现,便有回应之意。这段文字的反复出现,使得诗作在总体节奏上呼应成趣,回旋有致。而且,诗人所要表达的情志也因此得到强化。

  • 上一篇: 剑川画卷
  • 猜你喜欢
    • 李白《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全诗赏析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鹢首弄倒景,蛾眉缀明珠。新弦采梨

    • 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登楼赋 简介本篇选自《王侍中集》。作者

    • 左锡璇《解佩环落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解佩环落梅》咏梅花诗鉴赏 左锡璇夜来

    • 俞安期《桂林巖洞杂咏:冷水巖》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桂林巖洞杂咏:冷水巖昔人谓桂林山水甲天下,非以巖洞胜乎?岁甲午(1),余度岭(2),日与桂人士游宴江山,其峭壁削成,鋭峰攒列(3),困云奇

    • 曾国藩《冰鉴·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译文与赏析

      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原文】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1)。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2),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3

    • 苏轼《稼说》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 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

    • 《点绛唇·波上清风赏析》

      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江波、清风、

    •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内古诗词(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所有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内古诗词,内容包括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10首古诗,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所有古诗词,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古诗词。回答人的补充 2010-02-26 15:01 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

    • 唐宋小说之《玄宗友爱》全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 上于诸王 1 友爱特甚,常思作长枕,与诸王同起卧。诸王有疾,上辄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于色。左右或开谕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 2 ,吾身废矣,何暇更思美食安寝邪?”上于东都 3

    • 苏轼《和刘景文雪》全诗鉴赏

      占雨又得雪,龟宁欺我哉。似知吾辈喜,故及醉中来。童子愁冰砚,佳人苦胶杯。那堪李常侍,入蔡夜衔枚。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