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瞿塘峡》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夜入瞿塘峡
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拔暗船来,纤夫们拉着纤绳,拉着船只在黑暗中逆水而来。,纤夫拉船用的竹纤。〕。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简析夜入瞿塘峡运用大量贴切的比喻,生动地描述瞿塘峡之奇险,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愁。此诗开门见山,直抒胸臆,风格鲜明。
-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
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尚书》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年历史文献。那还是在
-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
-
《菊花诗十二首(其九)》簪菊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簪菊》是贾探春所作
-
这首《水龙吟》词是曹贞吉任礼部郎中时,某次送客经过慈仁寺,追怀旧时一段艳事,因而有感而作。慈仁寺,又名报国寺,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内。
-
原文: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译文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停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
-
握紧回程的车票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归来?沿着内心的声音走出了很远。那是一处不能与谁分享的风景,一次无法分担的际遇。清醒地发觉,你只属于
-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风露
-
法国新小说派*重要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克洛德·西蒙1957年发表的代表作。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外地叫安托万·蒙泰思的人,应
-
偶因冷节会嘉宾,况是平生心所亲。迎接须矜疏傅老,只供莫笑阮家贫。杯盘狼藉宜侵夜,风景阑珊欲过春。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 作品赏析原题注:二人并是同年。岚翠:一作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