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凯西,肖恩作品分析
【介绍】:
爱尔兰表现主义*作家。生于都柏林。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全家生活全靠母亲劳动勉强维持。在小学读书期间,曾因反对教会对儿童的毒害而被开除。因视力不佳,小学未毕业就辍学。14岁时奋发自学,靠姐姐伊莎贝拉的辅导,读了不少书。后在一个五金店参加工作。从18岁起,又干了12年的筑路工。不久进入工厂做工。1913年,参加杰姆·拉金领导的总罢工,并在罢工中任拉金的助手,又在拉金领导的爱尔兰公民军中任秘书。1916年参加都柏林复活节武装起义,曾任爱尔兰公民军书记等职。1918年开始写作。这期间曾学习苏格兰北部的盖尔语,成为一名工会工作的积极分子。他写的三个最早的剧本交阿贝剧院上演,均遭拒绝。第四个剧本枪手的影子(1923)交阿贝剧院,获准演出。1926年他写的犁和星在都柏林剧院上演引起骚乱。观众对奥凯西的语言有意见,更反对他对宗教、男女关系和爱国主义的看法,还因为奥凯西对爱尔兰不够亲热等。这是爱尔兰观众继对辛格的剧本骚乱后的第二次骚乱行为。尽管如此,犁和星仍连续演出了两个星期,场场盛况空前。而且还获得英国霍桑登奖。由于犁和星演出的骚乱事件,奥凯西不得不离开爱尔兰赴英国,终在英国定居,度过了余生。
以奥凯西加入共产党为线,他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多反映表现主义的主题,后期创作多反映爱尔兰工人阶级的生活,塑造工人领袖的形象,揭露了爱尔兰统治集团的罪恶生活等。前期作品除上述,还有小说公民军的故事(1919)、剧本朱诺与孔雀(1924)、银杯(1929)。后期创作有剧本铁门之内(1934)、紫色的尘埃(1940)、星星变红了(1940)、贻我红玫瑰(1943)、橡叶和香草(1946)、金鸡高鸣(1949)、主教的焰火(1955)以及6部自传体小说我叩门(1939)、门厅里的画(1942)、窗下的鼓声(1945)、别了,英尼什福仑岛(1949)、玫瑰和皇冠(1952)、夕照和晚星(1954)。
奥凯西的剧本诙谐、幽默,且与怪诞和悲剧性熔于一炉;他洞悉笔下人物精神世界的奥秘,常常触及人物心灵中的深层意识;剧中常常有歌有舞,还特别注意灯光效果等。
-
这句古代名句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离别时情深意重的场景,将银质的灯盏作为离别的象征。作者恋恋不舍地将灯盏照亮,担心离别是一场梦境。这句诗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和不舍之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古诗词鉴赏大全,内容包括初中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赏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十首古诗鉴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
-
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名言: 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
【题解】 这是李白46岁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四月)李白与杜 甫在东都洛阳相识。此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此诗是李白与杜甫同游齐 鲁后,于鲁郡东的石门山与杜甫分手时写的送别诗。这是一首充满真
-
《 赠别二首其二 》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①尊:同樽,酒杯。②蜡烛有心:这里心和烛芯相谐音。③垂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烛泪,
-
原文: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诉。半夜衔枚,
-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
-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2] 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 [3] 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 [4] 其郡国太守
-
定风波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音duǒ)。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
这首诗题为“宫怨”,却没有出现宫女的形象,而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宫苑景物和环境气氛的描写,烘托、暗示出宫女的愁怨之情。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抓住深宫寂寥、令人厌倦的特点,着眼于“柳色”和“莺啼”,描绘柳掩画楼、莺啼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