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吴尔夫,维吉尼亚作品分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吴尔夫,维吉尼亚作品分析

【生卒】:1882—1941

【介绍】:

英国女作家、文艺批评家,意识流*的重要代表之一。生于伦敦苏塞克斯附近的一个文学世家。其父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吴尔夫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并富于文化教养的环境里。受到父亲的影响,也受到一些文学界和艺术界名流的影响。她博览了父亲的藏书,熟悉英国的有她父亲产业的康沃尔郡,喜欢伦敦及其海滨。虽然身体欠佳未能进入正规学校读书,但她十分敏感,加上受到多方面的深刻教育,因此具有无限丰富的感情和具有善于捕捉心灵深处思维光圈的精神世界。1904年她的父亲去世。1905年她开始写书评。她经常与传记作家利·斯特雷奇、诗人托·艾略特*、小说家爱·福斯特和亨利·詹姆斯、衣修午德*等人在一起。于是伦敦的布卢姆斯伯的住宅成为文学中心。这些人通过才能的关系聚集在一起,正如衣修伍德所说“共同信仰是艺术上的严格原则性。”1912年,维吉尼亚·吴尔夫和伦纳德·吴尔夫结婚。五年后,他们共同创立著名的“雷加斯出版社”。她成为女权运动者,力争妇女的选举权、教育权、住房权,也关心有才能的女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祸及英国,她的住所遭轰炸,她情绪极度不安,于1941年3月28日投入住所附近的乌斯河而死。

吴尔夫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探索和革新。她有意识地学习乔伊斯,在英国是继陶乐赛·理查逊之后,又一个全力从事意识流小说的实验作家,也是多产作家,著有文艺批评、小说、散文、戏剧近五十种。

她是意识流派重要的理论家,论文集有两卷本普通读者(1925,1933)、自己的房间和著名论文现代小说,强调写主观真实,写瞬间感到的、想到的一切,极力主张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活动,细腻的心理感受和多层次的意识流。

她写的小说是她自己这些理论的实践,小说是她突出的成就。最早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1919)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雅各的房间(1921)记叙主人公获得外界事物的印象。尖尖的屋顶成为英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品把主人公到德国去教书的见闻及印象用主观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活动交织起来呈现给读者。具有强烈抒情风格的作品有远航(1915)、夜与日(1919)、班奈特先生的勃朗太太(1924),成名作黛洛维夫人*(1925)用交错型意识流手法写女主人公买花途中的见闻及联想获得成功。还有到灯塔去*(1927)描写主人公在海岛度假的生活。海浪*(1931)通过六个人物自童稚至垂暮的独白的六股平行的意识流,表现六种类型和“人的六个时代”的经验。幕与幕之间(1941)写二次大战之间某次化装庆祝会上的活动。此外,还有书信集思想奔放和关于一些偶然事件的问题等。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