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夜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夜歌》鉴赏

作者: 徐红兵

刘再光

穿过细细的风声涛声,有一种奇异的音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向我飘来。

我潜心地辨认,听出是岛上的生物——鲣鸟、野牛、羊角树、海巴戟天……合唱的夜歌,一曲自由得近乎散漫的夜歌。

歌声高高低低地随我飘荡,一意地缠着我心中长长的思绪,要将它送到辽远的、辽远的地方去。

……那辽远而辽远处,是一片历史之海吧?在时间的涌浪里,有自琼崖向南漂移的点点渔火,有中华巡使立在风帆下的身影……

噢,自由得近乎散漫的夜歌,你也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缠绕过那辽远的一切吗?

夜歌一曲唱什么?这是一曲海岛之歌,这是一曲心灵之歌,这是一曲爱国之歌!

没有在海岛上生活过的人,是难以想象海岛夜晚的独特情景的。夜海茫茫,山岛耸峙,远望海涛滚滚,近看礁石林立,岛上绝无市井之声,这时所能听到的就是风声和涛声。诗人透过这风声和涛声还听到了一种奇异的音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向她飘来。这是一种什么音调呢?这种音调只有赤胆忠心保卫祖国的海防战士才能听到。他们在月光下放哨,他们在礁石边巡逻,他们在树林中观察——他们听到这是岛上的生物——鲣鸟、野牛、羊角树、海巴戟天……合唱的夜歌。尽管这是“一曲自由得近乎散漫的夜歌”,然而它却是海岛的生命之歌——不仅象征着海岛与战士同在,与祖国同在,同时还象征着海岛的繁荣发展。

诗人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士,他非但懂得守卫海岛的神圣职责,而且明白海岛与祖国不可分割的深远历史关系。海岛的夜歌高高低低地向他飘来,引起了他心中长长的思绪。于是,他的思绪来到了那辽远而又辽远的一片历史之海,在时间的涌浪里,他看到了祖国的渔民世世代代在这一片大海中辛勤捕劳的渔火,他看到了祖国的巡视官员站立在船头帆影下的身影,他看到了祖国自古以来对这一片海岛的关怀和开发……这一切都深深地铭刻在战士的心灵里,都强烈地激励着战士的爱国之心。

这首散文诗短小精悍,立意深刻。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短短的篇幅里写出了一定的历史深度。为了这一点,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是用功夫的。首先,在艺术构思上从小处着眼,因小见大。历史是无比丰富的,小小一首散文诗自然难以容纳丰富的历史内容,而作品着意从一种奇异的音调生发开来,从眼前的海岛现实引伸出去,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起海岛的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其次,作品不是直接表现历史内容,而是巧妙地借助艺术联想,化历史为形象,运用富有典型意义的渔火和中华巡使的身影把我们带到历史的大海之中。这样的艺术表现真可谓举重若轻,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 《上李邕》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海。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李邕(yōng):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

  • 杜牧《寄远》全诗赏析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雕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 《山坡羊·晨鸡初叫赏析》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

  • 古诗词牧童改编短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牧童改编短文,内容包括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根据古诗《牧童》改编成一则短文(100字左右)。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

  • 苏轼《江月五首(并引)》全诗鉴赏

    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

  • “红豆生南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上一句:"一岁一枯荣。"

    下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翻译:

    草地上的离离苇草,

    每一年都有枯萎和茂

  • 苏轼《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全诗鉴赏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疏。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书。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余。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摅。

  • 白居易《秋思》全诗赏析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 初中一年级必背古诗词(从一年级到初一全部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从一年级到初一全部的古诗词,初中一年级应当背诵的古文、诗词(全面一点的,不是书上的),初中生必背古诗50首。这是小学全部的古诗词 人教版一年级: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

  • (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文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名言: (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文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注释: 或: 有人。 句意: 董仲舒放下帏幕讲习学问, 传授给某些程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