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奴守门喻》译文赏析
奴守门喻
【原文】
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1]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所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物所在?”奴便答言:“大家[2]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复言:“留尔守门,正为财物,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生死愚人为爱奴仆,亦复如是。如来教诫常护根门[3],莫着六尘,守无明驴,看于爱索[4],而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静处而坐,心意流驰,贪着五欲,为色声香味之所惑乱,无明覆心[5];爱索缠缚,正念、觉、意、道品[6]财宝,悉皆散失。
【注释】
[1] 敕:这里是嘱咐之意。
[2] 大家:主人。
[3] 根门:眼、耳、鼻、舌、身、意成为六根。六根为世间烦恼进入心中的门户,故称“跟门”。
[4] 爱索:这里指追求肉体享乐的欲望。
[5] 无明覆心:烦恼蒙蔽了人心。无明,佛教指没有智慧、不懂佛理的一切认识。
[6] 道品:是达到涅盘境界的道法的品类,有三十七科。
【译文】
过去有一个人,将要出门远行,吩咐仆人道:“你要看好家门,要拿绳子把驴子拴好。”主人走后,邻村的一户人家正在奏乐,这个仆人很想去听,但一想到主人的嘱托,便坐立不安起来,随即想出一个办法,他用绳索系了门,放在驴上,赶着毛驴到那奏乐的地方去听音乐。仆人离去之后,屋中的财物都被贼偷去了。等到主人回来,问仆人道:“家里的财宝哪去了?”仆人答道:“主人先前只是嘱咐我看守门、驴及绳子,除了这些以外,其余的东西我就不知道了。”主人说:“留你守门,正是为了保护财物。财物都被偷光了,还要门有什么用?”
流转于生死的愚人,常常贪恋五欲,成为爱欲的奴仆,和那位贪恋享乐的仆人一样。如来佛祖告诫我们:要持守戒律,守住六根门户,不要让六根染上了俗世的欲望。守住无明这头驴,不要让它随意驰走,看好爱欲这条绳索。然而有些出家人却不奉行佛的教诲,贪求名利和供养,表面上装得很清白,在幽静处坐禅,其实心念放纵,早已没有约束,让无明的烦恼蒙蔽了清静之心;使追求享受的绳索缠住了整个身体,连自己修行所谓的正念、觉意、道品之类的财宝都全部散失掉了。
【评析】
读完这则故事我们知道,做人做事应该学会灵活变通。如果一味地不知变通,就会陷入迂腐的境地。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根本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牢记:我们要守住的不仅仅是自家的大门,更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智慧的心门。只有善于用智慧来自如地开关我们的心门,才不会做出愚痴的事情来。
故事征引
值不值得坚持?
很久以前,在一个荒僻的村庄里有两户人家,他们各自有一个儿子,这两个孩子从小就在一块儿玩耍,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也一天天长大。有一天,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于是商量着要离家去外面找点事做,积攒点钱,好养家糊口。
第二天他们就出发了。走了没多久,他们在半途中发现一片繁茂而无主的麻林,商量了一阵,他们就开始割麻,准备背回家去卖点钱用。于是,两人各自背了一大捆麻继续赶路。
又走了没多远,途中他们又看见一大堆无主的贝壳和丝织品等,其中一人就放弃了背上的麻,而改拿了那些贝壳和丝织品,另一个人坚持背麻。
他们又继续走路,结果又看见一堆无主的银子。那个背着贝壳和丝织品的人,又改背银子赶路,而另一个儿子依然背着原先的麻。
一会儿,他们又看见路旁有一堆无主的金子。背银子的那个儿子对背麻的同伴说:“老兄!你看路旁有一大堆金子,而且没有主人,你干吗不放弃价值不高的麻呢?咱俩一块儿把这些价值昂贵的金子背回去,不是更好吗?这样我们回到家里就变成富翁了。”
背麻的汉子听了后仍然无动于衷,固执地说:“我辛辛苦苦背着麻走了这么长的路,可不想轻易放弃它。如果你想要的话,你自己把那一堆金子拿走,我不会在乎的。”
背银子的汉子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就把自己背着的银子放弃,捡起地上的金块回家了。
背金块的汉子的父母看见儿子背着金块回家,夸赞道:“你真聪明,得了这么多金子回家。以后我们有福可享了,连你的妻子儿女都有好日子过,我们还可以供养僧众,求得未来的善报。”
那个背麻的汉子不声不响地回到家里。父母见他背着一堆不值钱的麻回来,问明情况后,十分生气,责怪道:“你这个笨蛋!你大老远背着沉重的生麻回来,你打算用它做什么呢?即使卖钱,又能换回几个钱呢?你以为它能当饭吃吗?你以为它能养活父母妻儿吗?你真是太愚蠢了!”
拐弯后才能抹角
从前,有一个七岁的小孩儿常常找无德禅师谈天。每天他们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汇合,然后开始天南海北地说一通。小孩儿呢,觉得跟禅师在一起聊天很开心。禅师呢,也非常喜欢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聊天时间久了,无德禅师从谈话中,发现他是一个机智不凡的孩子,甚至发现他的有些话还很有禅意。
有一天,无德禅师想考考他的悟性,便对他说:“最近老僧每天很忙,没时间经常跟你闲聊。现在我和你再辩一次,如果你输了,你就要每天买饼供养我;如果我输了,我就买饼和你结缘。”
小孩儿听后说道:“请师父先拿出钱来!”
无德禅师说道:“现在最要紧的是辩败才要钱,辩胜可不成问题。假如我是一只公鸡。”
小孩儿答道:“我是一只虫子。”
无德禅师抓住机会说道:“是的,你是小虫儿,那你就应该买饼给大公鸡吃!”
小孩儿争论道:“不是这样的,师父!你要买饼给我才对!因为你是大公鸡,我是小虫子,见到你我可以飞走,因为师徒间是不可以争论的!这样看来,你不就是输了吗?”
就在这时候,无德禅师抓住了小孩儿的手,故意引来许多民众。无德禅师说道:“请村民来裁决吧。大众啊!请你们为老僧和这个孩子评判一下,我们之间到底谁说的更有理呢?”
大众不能判断,于是无德禅师庄严地说道:“看来只有睁着眼睛的禅师才能才能做出判断啊!”
过了三天后,寺中的人才注意到,无德禅师每天都悄悄地买饼送给那个小孩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古诗词教学的涵义,内容包括古诗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认识。你好!!! 有幸聆听了某名老师在福州执教的《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一课后,感触很深。我把自己心潮涌动的思绪写下与大家共享。 一、情境
-
村子的最东边有三间草坯屋南墙矮了一截门楼去了头顶娘的声音从生锈的门环上传出来惊跑了做窝的麻雀 猪圈后的柿子树屋山上挂着的箅子都
-
二十多年的小小说创作,让我越来越深的体会到,小小说的创作要随意不要刻意。小小说写作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却十分艰难,其技术含量和智
-
支公 ① 好鹤,住剡东峁山 ②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 ③ 其翮。鹤轩翥 ④ ,不能复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 ⑤ 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 ⑥ 近玩?”
-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一作家?子。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
侯应罢边备议 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
-
母亲四十岁的时候,尚未开怀,讳疾忌医,父母自然也就没有去医院检查。不惑之年的父亲便托熟人用两斗高粱换回了一个出生七八天的男孩,那便
-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作品赏析依旧次在上元二年。《内经》:早卧早起。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①,开林出远山②
-
【注释】:(将还荥阳,夜集公辅东斋,酒酣索诗,时银灯结花,漏下二鼓,赋此留别。)
-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