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为本也》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为本也经典解读
境界为本也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主张,人写诗作词全是一时兴起,强调的是创作乃是兴趣之说。阮亭则强调的是诗词的神韵。王国维谈到这两人的提法的时候,沾沾自喜道:“这两人所说的兴趣和神韵之说,只不过说到事情的表面,而我的境界一说却是说到事情的本质。”
其实,细品一下,王国维的沾沾自喜是相当有底气的。严沧浪强调兴趣,而王阮亭强调的是神韵。写诗之前需要兴趣,诗歌写成之后乃看神韵。兴趣乃是诗前,神韵乃是诗后。不管是强调兴趣还是强调神韵,都是片面的。其实更多的,严王二人不过是各执一面,如若谈到创作只强调兴趣性情之说,那么诗歌成品之后的神韵就空虚了;若是只强调神韵,那作品就显得轻浮了。更何况,兴趣和神韵更多的都是个人主观的感受,若是片面强调,则格调就不高了。
王国维所谓的“境界”之说,将诗词的种种融合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本身就是从整体去感知的,抓到的东西更全面。他的“境界”学说是“全”,却又是一个整体上的“虚”,因为它是具体的,说它是具体的却又是虚幻的,而这虚幻却又是可以感知的,而它却又只能感知,它跟下节的“气象”有一定的关联之处。这样的感受也只有“境界”二字能够概括,用“兴趣”来概括嫌太粗太糙,“神韵”来概括的话又太薄,唯“境界”二字最恰当。
【注】
严羽,自号沧浪逋客,南宋诗人,著有沧浪诗话。
王士禛,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代诗人,著有衍波词及词话花草蒙拾。
-
小学生要背的思乡的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上的思乡古诗[5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生要背的思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上的思乡古诗[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关于思乡、爱国的古诗,小学必背古诗80首中的思乡诗和边塞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
-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千载商山
-
【生卒】:1846—1870【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原名伊齐多尔·迪卡斯。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父
-
有人说,杜甫是以诗为文,韩愈是以文为诗。杜甫这个序,正是以诗为文。不仅主语虚词大半省略,而且在感慨转折之处,还用跳跃跌宕的笔法。不过,序文的内容仍然是清楚的:他先叙在夔州看了公孙大娘弟子所表演的剑器舞,然后回忆自己童年时在郾城亲见公孙大娘的舞蹈,说明当唐玄宗初年,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在内外教坊独享盛名
-
【4670】中国文化课(余秋雨著,中国青年出版社,59 2万字,2019年8月第1版,128元)△5个单元:①引论·文化定义;②史迹·悠悠文脉;③大
-
子墨子曰: 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 ① ,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 ② ,游者爱交 ③ ,
-
【注释】 选自《孙子·形篇》。 九地之下:形容极深之处。九,并非实指,而是指极多。 九天之上:形容极高之处,喻疾不可挡。九天,喻指天空最高处。宋代梅尧臣解释说:“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盖守备
-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什么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作者简介
-
丈夫远在边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虽然也希望他能赶快回来,但是他肩负的是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是无上的光荣,即使想他想得头疼,我也觉得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