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一百五日》译文与赏析
一百五日
一百五日
【原文】
今人谓寒食[1]为一百五者,以其自冬至之后至清明,历节气六[2],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他节皆不然也。杜老有鄜州[3]一百五日夜对月一篇,江西宗派诗云“一百五日足风雨,三十六峰劳梦魂”,“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之类是也。吾州城北芝山寺,为禁烟游赏之地,寺僧欲建华严阁,请予作劝缘疏,其末一联云:“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或问一百六所出,应之曰:“元微之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是以用之。
【注释】
[1]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做“寒食节”。[2]历节气六: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六个节气。[3]鄜州:今陕西富县。
【译文】
现在人们之所以称寒食节为“一百五”,是因为从冬至之后一直到清明节,中间经过六个节气,共一百零七天,而提前两天即第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节,其他节气都没有类似这样的称呼。杜甫在鄜州写了有一篇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在江西宗派诗中曾写道:“一百五日足风雨,三十六峰劳梦魂。”“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这样的诗句。我家州城北边有个芝山寺,是个禁止百姓居住,供游人观赏的地方,寺中的僧人想要在那里建造华严阁,请我作篇劝缘疏,我在最后一联中写道:“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有人问我一百六的说法是出自哪里,我回答说:“元微之的连昌宫词中有诗句‘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因此我用了这一说法。”
【评析】
一百五日是指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出自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有人认为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实际上清明节与冬至节气本身所处的日期,就差一天。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因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旧时,民间过寒食节,人们都不生火做饭,而是吃冷食。最早的寒食节为期一个月,后来渐渐变成三天。现在过寒食节,人们不再习惯吃冷食,逐渐该节日增添了扫墓和游乐的习俗,也就慢慢转化成了后来的清明节。但这个节日作为风俗流传了下来。
-
王十朋《夜雨述怀》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①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②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③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④ 【注释】 ①庭芭:庭院中的芭
-
相传《玉堂春》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几乎从一开始,这个哀艳动人的事件就以它跌宕离奇的情节和主人公坎坷崎岖的爱情遭遇轰动遐迩,深得人们的同情。当时就有人把它演成小说,也有人把它附会成海瑞的
-
王国维《人间词话·豪词之胸襟》经典解读 豪词之胸襟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唐
-
【题 解】本文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传,五柳先生即作者自己。文章是按史传的体例写的。以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希
-
春莺欲满枝,荷橐從游时。旭日生华盖,灵风入羽旗。酒含雕玉浅,香度博山迟。共识天颜近,都忘尺漏移。
-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每年夏天有三个月的雨季,大约在五月至八月之间。在这段时间内,出家僧尼定点安居,禁止外出,佛教中称为雨安居、夏安居,也有称作坐夏、坐腊、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结制等。 安居制度最早源于
-
李鸿章的诗李鸿章被蒋廷黻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他曾以“年家子”身份到曾国藩门下受业(其父文安与国藩同年进士),一生事业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