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杀商主祀天喻》译文赏析
杀商主祀天喻
【原文】
昔有贾客[1],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2],至旷野中。有一天祠[3],当须人祀[4],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礼癸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5],穷困死尽。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6],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7],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8],终致困死。
【注释】
[1] 贾客:经商的人。
[2] 发引:引导、出发。
[3] 天祠:神祠,祭祀神的祠堂。
[4] 人祀:进神祠祭祀,需杀活人以供奉。
[5] 所趣:趣,同“趋”,趋向,向……去。
[6] 法海:佛教认识人生、社会的基本教义。指一切事物、现象。
[7] 三涂:佛教中指地狱、饿鬼、畜生。也称“三思趣”。涂,同“途”。
[8] 津济:津,渡口;济,渡,此处代指靠岸的码头。
【译文】
从前有一群商人,想一同渡海去做买卖。可是想要找到渡海的道路,就必须请一位向导引路,然后才能知道去海边的路。于是大家一同寻找,请到了一位向导。有了向导,这些人就在向导的引导下出发了。走到一处旷野地方,那里有一座祭祀神的祠堂,按惯例必须杀活人祭祀后,才可以通过。于是商人们共同商议说:“我们结伴而行的都是亲戚朋友,怎能够杀掉谁呢?现在只有这个向导跟我们没有一点亲属关系,所以最适合用来祭祀神灵了。”于是他们便杀了向导,用来祭祀。祭祀完毕后,他们却迷失了道路,不知该往哪儿走。结果,这些人都被困死在旷野中。
世上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他们想得到人生的真谛、智慧和财富,就应当以勤修善法为先导。但他们却常常败坏善良的品行,从而在这如同旷野茫茫的生死大海中徘徊,永远不能超脱。只会经历三恶道,受尽痛苦的折磨。这就如同那些要渡海的商人们,杀死了向导,从而迷失了方向,最终导致被困死在旷野的结果。
【评析】
读完这则寓言,让人颇有些感慨。这些商人们见识短浅,只顾眼前“不死”的利益,而忘却了另一件大事。他们不知道杀死了眼前的导师,就等于拆了自己的过河桥,说严重点就是“自掘坟墓”。虽说谁也不可能先知先觉,但完全可以三思而后行。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是不招人喜欢的。我们千万不可以做寓言中的那些商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还会遇到不同的人。所以,必须要为以后着想,做好长远打算,这样才不会担心自己的未来。
故事征引
两个挑水和尚
从前,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分别住着两个和尚。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到山下小溪去挑水。时间久了,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五年就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估计是睡过头了。”也没有在意,自己挑了水就上山去了。哪知到了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没有来,又过了一个星期,还是没见他下山挑水。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是生病了,我应该过去探望探望他,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可是,当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朋友时,却大吃一惊。因为他看见他的朋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更不像是生病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还是身体不适不能下山挑水呢?”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笑着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来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我们现在都还年轻力壮,完全可以自己挑水喝,等到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了,我们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挑水喝吗?所以,即使我有时很忙,但我也从未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能挖多少算多少嘛。如今,我终于挖出了水,所以我就不需要再下山挑水了,这样我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右边这座山的和尚听了,心里顿时一震。
把眼光放远一些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是当时的监察官,所以他家里十分有钱,可是这个人却非常小气,经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他的这一行为让当地人很是厌恶,但他毕竟是个官儿,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有时候,他会为了少付一点儿钱,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更可恶的是,他还会趁别人困窘危机的时候,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在无意中看上了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便又想用低价买下来。于是,他就竭力压低房价,因为价格问题,他与对方争执不休,你一句我一句的,眼看他们都有打起来的架势了,可是他还是红着脖子跟人嚷嚷,很快就有人来围观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定又是他想占别人便宜了。
这时候,站在身旁的儿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忍不住说了句:“爸爸,我觉得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等到将来的哪一天,我们的儿孙辈会处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候也有人给个好价钱吧。”
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顿时感到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是一年梨花开 老家的梨花开了,满塬、满沟壑!银装素裹白色世界。村里的父辈、祖辈,几代人就是靠梨子养育儿女读书成人! 小时后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只有沟壑里的梯田一样的地才种梨树(塬上的好地都种麦子,不像现在全都种梨了,农民吃得粮食也要买)。每家的
-
诸葛瑾传诸葛瑾传 【题解】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东吴重臣,官至太傅,其
-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然:然而。 及:达到。 任重致远:负重行远。 【赏析】 墨子以良弓和良马为喻,表达自己的人才观,他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意思是
-
【注释】:(唐处士李籝,夜游震泽,逢女郎,为歌“玉波冷双莲”之曲,曰:“此哀吴宫二队长之词。”又歌其所制“芷秀药华”之曲,盖龙女云。二曲世不传,余戏为补之。)
-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作品赏析【赏析】这首题名《牡丹》的七律诗是咏怀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
-
[越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
-
古文观止·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车驾至临淄,自
-
薰风解愠,画景清和,新霁时候。火德流光,萝图荐祉,累庆金枝秀。璇枢绕电,华渚流虹,是日挺生元後。缵唐虞垂拱,千载应期,万灵敷佑。殊方异域,争贡琛赆,架[山献]航波奔凑。三殿称觞,九仪就列,韶护锵金奏。
-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