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3724】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张岱年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8年1月第1版,58元)
△共5篇:①传统与文明;②哲学与精神;③道德与理想;④修养与性情;⑤人格与生活。
○张岱年:“古代思想家对道德自觉性的高度宣扬,在今天仍应加以提倡。在变革的时代,应有一系列的观念转变,但是人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仍然是确定不移的。”“中华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哲学基础是重视人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厚德载物的哲学基础是重视整体的以和为贵的理论”。
○墨家提出人的特点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可谓卓识。
○民族精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方可以成为民族精神。一是具有广远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二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有三大特点:悠久性;独立性;坚韧性。
○孔子“好古敏求”“多学而识”。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既反对全盘西化论,也反对儒学复兴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会通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建立新的中国文化。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三种态度:①士为知己者用。看重我、利用我,我就帮你的忙。这是多数知识分子的态度。②以天下为己任。把天下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移风易俗,改变社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觉性,根据自己的原则来发挥作用。这种态度可以说是独立人格的表现。以天下为己任者是少数,但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就是这种人;③苟合取安,不顾廉耻。没有原则,没有独立人格,为一碗饭甘为奴婢。这是一种最下贱的态度。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把人的潜能发挥、发展出来。
○“尽心、知性、践形”。
○儒家哲学是教育家的哲学。
○墨子提出十大纲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宋代理学家程明道秋日偶成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是认为万物都有“自得”之趣。
○生活理想之四原则:①理生合一;②与群为一;③义命合一;④动的天人合一。
○“公共生活原则”即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古往今来的价值观有三大类:一是宗教的价值观,二是庸俗的是价值观,三是哲学的价值观。
○“真”的价值即是正确的认识的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美”是艺术的价值。
○晚清学者魏源有四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节。
○记忆中的第一次:发表的第一篇短文,出版的第一本专著,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等。
-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 上片主要写行者与居者离别时的情景。在槐、柳夹道的长亭路上,可恨就这样地草草分别了。离别已堪恨,“此别匆匆”就更添人恨。这个“恨”字乃一篇主旨。别后定是“日永如年愁难度”。而当此乍别之际,“高城回首,暮云遮尽,
-
海内姑苏太守贤,恩加章绶岂徒然。贺宾喜色欺杯酒,醉妓欢声遏管弦。鱼佩葺鳞光照地,鹘衔瑞带势冲天。莫嫌鬓上些些白,金紫由来称长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经典古诗词100首,内容包括100首经典诗词,100首经典诗词,要百首中华经典诗词。原发布者:镇村论坛100首经典古诗词《水调歌头·述怀》(大江来何处)霍文渊大江来何处,西望五国城,唯见滔滔黄水,斜映夕阳红。叹此行歌未断
-
卢挚《〔双调〕蟾宫曲》原文|翻译|赏析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首曲所写,是田家生活的一个剪影:两位农家少年,一
-
【原题】:邻翁以黄菊一本见赠是岁冬暖梅已成蕾以四韵戏菊
-
沈括《汉东楼》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 ① 塞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注释】 ①粘(nian年)天:粘,胶附、贴合。粘天,指远远>看去,野草似乎与天连接在一起。关:涉及。不关秋,与
-
【注释】:汴京元宵佳节,宋人非常为之心醉。元宵,是在春节之后、一年之中第一个农历十五的月夜。元宵节充满着欢乐、希望与团圆的意味 。汴京的元宵佳节,还意味着北宋那个高度繁荣的盛世。无怪乎周邦彦在荆州时所作的《解语花》中深情地写道 :“因念都城
-
运用倒叙、插叙等方法,把若干个故事套连成一个整体,来完整地表现主题。是小说安排结构的常用方法之一。也叫包孕式结构。其特点是以一个主要故事为中心,其他的故事在其中自然引出,这样完整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
七真祖师列仙传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序刊本《七真祖师列仙传》正文书影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序刊本《七真祖师列仙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鬼怪小说。一名《七真列仙传》,又名《七真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