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派作品分析
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诞生的一个俱乐部式的、“反传统小说”流派。
新小说派的产生与两次大战后法国人的精神危机及各种哲学思潮有很大关系。人们心灵中残留着战败和被占领的痛苦、不满现实的悲观、对前途的忧虑、失去信仰等,致使他们渴望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反映在文学上,对传统小说手法的摒弃和对现代主义手法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了“新小说派”。它在发展过程中,与子夜出版社的关系最密。该派作家的著作多在该社出版,且表现出极大的创新特色,评论界中有人把他们划分一派,称为“子夜派”。也正因为新小说派极力追求创新,艺术风格纷放异彩,评论界所给予的名称亦不统一,如“视觉派”、“写物派”、“观察派”、“反小说派”、“新现实主义”、“拒绝派”、“窥视派”、“摄影派”、“小说新潮”等,名目繁多,皆因没能充分概括该派的特色,名称始终未能固定。直至1971年,该派作家聚集巴黎色丽齐-拉-萨勒国际文化俱乐部进行创作回顾时,正式定名为“新小说派”。色丽齐-拉-萨勒聚会实际是一次“新小说”学术讨论会。会上自愿参加“新小说派”者共七人,他们是:罗布-格里耶*、萨洛特*、比托尔*、西蒙*、克洛德·奥里埃*、潘热*、让·里卡杜。
该派诞生之初并未能被人们接受。大出版社不接纳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报刊对它们持反对态度。象萨洛特的趋向性(1938)和无名氏肖像(1948)西蒙作弊者(1945)、贝克特*穆尔菲(1947)、罗布-格里耶橡皮(1953)等“新小说”作品几乎无人问津。1954年以后,新小说派9名作家的11部作品相继获得7项文学奖;与之创作原则相同的原样派的兴起,使队伍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大增;各大报刊特辟“评论专栏”;大学开“新小说专题课”,等,新小说派已被人们承认为战后法国重要文学流派。其作家还频频被邀请出国讲学,冲破了国域的限制;重版和新作大量问世,终于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70年代以后,该派势头有所减弱。至1985年,西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新小说派又有所繁荣。
新小说派理论家主要有,娜丽塔娅·萨洛特,主要著作为怀疑的时代(1956);罗布-格里耶有未来小说的道路(1956)、自然。人道主义·悲剧(1958)及新小说论(1963);让·里卡尔都有一种新小说的理论(1971)。该派理论是建立在极力反对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认为,19世纪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已不能适应表达20世纪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特别是不能适应二次战后的现实。自巴尔扎克以来的法国小说就一直处于传统小说的统治之下,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若不与传统文学的成规彻底决裂,就无法摆脱20世纪以来产生的小说危机。因此,他们反对虚构故事情节,而认为现实并不是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皆是琐琐屑屑,平平常常的,其线索零乱复杂。小说就是要按照其本来面貌去描写真实的生活,不能拔高或降低。他们还否定塑造人物形象,认为,“人物已经死亡了”,那种以人物为中心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必须放弃对人物性格、外表和一切与其相关的附属品的描绘,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的现实。他们也拒绝心理分析,作者不能充当人物的诠释家,而要通过人物的眼睛不停地看所摄取的一切,使读者独自思考、分析,进行他们的“再创作”。他们还贬斥小说的社会意义,把小说看做为纯粹的艺术雕琢品,“使小说样式持续向前发展”,“新小说并不提出什么现成的意义”。作家唯一可能的职责就是文学”。他们主张写物,认为物比人重要,物独立于人之外,并取代人的地位。作家要对物做客观的、详尽的描述,勿写肉眼见不到的事物的内部,勿写人类的思想感情。小说有时还要成为“听觉小说”,用人物不停地说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小说还要“时空交错”,象玩七巧板一样是由读者完成它的组合工作,等等。
新小说派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主要有:娜塔丽娅·萨洛特和她的无名氏肖像(1948)、马尔特罗(1953)、天文馆*(1959)、黄金果*(1963),阿兰·罗布-格里耶和他的橡皮*(1953)、窥视者*(1955)、嫉妒*(1957)、在迷宫里(1959),克洛德·西蒙和他的风(1957)、草*(1958)、佛兰德公路(1960)、豪华旅馆(1962)、法萨卢斯战役(1969)、三折画*(1973)、农事诗(1981),玛格丽特·杜拉丝和她的夏天晚上十点半(1960),罗贝尔·潘热的审讯(1962),塞缪尔·贝克特也是早期作家之一,有穆尔菲(1947)。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3897】尼泊尔(王宏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5 8万字,2015年10月第2版,89元)△共9章:①概览;②民族;③历史;④政治与军事;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上鄂教版古诗词,内容包括九上鄂教版语文诗词,九上鄂教版语文书古诗(最好按顺序来),语文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全部需要背诵的古诗词。约20230字。 (第六单元诗词诵读) SHIWEILONG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
-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作品赏析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①。天子初愁思②,都人惨别颜。清笳去宫阙③,..翠盖出关山④。故老仍
-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不知谁人
-
作者: 张抗抗 【原文】: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
-
评论辛弃疾词特色之语。宋陈模《论稼轩词》谓辛词《贺新郎》(绿树听鶗鴂)一首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又谓《沁园春》(杯汝来前)一首如班固之《宾戏》、扬雄之《解嘲》,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
-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
于德北特别会讲故事,他的小小说强项就是叙述,细微的描写较少。他的叙述技能显得训练有素,从容,大气,收放皆备于我,可以看出他对叙述语
-
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两次大战之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人道的理想在世界性大屠杀面前黯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