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
【5395】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
(赵林著,湖南人民出版社,32万字,2020年3月第1版,62元)
△7章:[1]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2]基督教信仰与希腊哲学的思想张力;[3]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张力;[4]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文化复兴的重要影响;[5]宗教改革运动与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6]基督教信仰与乌托邦的变迁;[7]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
〇这本书力图以宏观眼光来展现西方文化演进的基本历程。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阐述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的张力关系、基督教对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更新、宗教改革运动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崛起和乌托邦理想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基督教在当代世界的传播情况,以及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等重要问题,最后对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〇究其根本,基督教最初源于东方的文化土壤,它的母体是同样渗透着苦难感和罪孽感的犹太教。但是,当基督教摆脱母体开始在广阔的希腊—罗马世界中生长时,它就越来越多地获得了外邦文化的基因,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浓郁的希腊—罗马文化特色的新宗教。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交融会通,这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和罗马帝国扩张等历史事件,因为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两千年西方文明的基本文化性状。
〇在西欧,大学的出现是12世纪文艺复兴的结果,它同时也反过来极大加速了欧洲文化的复兴与更新。
〇1500年左右,那时候的西方文化如果与同时代的中国文化相比,是明显落后的。
〇地理大发现或航海活动本身也具有一种吊诡性,西方人最初进行航海活动时,其主观动机完全是为了到东方的富庶之地去发财,当然也还有另一个目标,那就是去寻找早年失散的基督教。
〇自从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将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基督宗教在华已有持续400多年的历史。
〇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动物,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动物。
〇“夏夷之分”、“以夏变夷”。
〇协调的现实精神与超越的伦理精神,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
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构成了西方文化从中世纪向现代转化的一个重要枢纽。
〇未来的中国文化,其发展必须首先以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作为坚实的精神根基。在这个基础上,广泛地吸收西方的各种先进文化,吸取其精华,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互补和融合更新,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021年3月6日下午阅毕)
-
【3904】论政治(下卷)(〔英〕阿兰•瑞安著,林华译,中信出版社,42 6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88元)△从霍布斯至今。第一部:近代社会
-
作者: 苏天富 【本书体例】
-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卢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作品赏析【原题】: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
-
一日之计在寅,一年之计在春,一生之计在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日之计在寅,一年之计在春,一生之计在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梦我仿佛身处俄罗斯的野外,一个简陋的农舍里。屋子很大,天花板低矮,有三扇窗子,墙壁刷得雪白,没有家具。房子前面是一片荒芜的平原,由
-
兰州是一座历史古城,自西汉至隋唐,这里叫金城。古籍记载:“初筑城,得金,故名。” 又记载: “称金,取其坚也”。宋时称兰州金城郡,元以后改称今名。自古以来,兰州就是中原通西北、西域的交通要冲,古代“丝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美国存在主义*作家梅勒*的小说代表作。1948年发表。它是梅勒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小说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从日军手中攻
-
曹雪芹巧妙地通过林黛玉对柳絮的吟咏,抒写对未来悲剧的预感。自己的命运也将要象柳絮那样飘泊不定,不知是“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倾诉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全词以拟人化手法,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凄楚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班会,内容包括古诗词朗诵班会结束语,古诗词朗诵班会结束语,关于诗歌朗诵的班会。开头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