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红珊瑚》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红珊瑚》鉴赏

作者: 程光炜

管用和

我惊异这精巧的结构,我惊异这奇特的造型,我惊异这万千生动的仪态,我惊异这鲜红美丽的色彩,我惊异……

这不是巧夺天工的玉雕,也不是大自然固有的杰作。这是由无数建造者的尸骨构筑而成的啊;而那些建造者活着的时候,是极为渺小、极为平凡的,是默默无闻甚至根本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的。

啊!我怎能不惊异呢——这以死的庄严构成的美啊,象一蓬升起的火苗在我心灵之窗中闪耀:

生命是短暂的,而生命创造的美是永存的!

说起红珊瑚,不免会联想到它的千姿百态,以及从那上面淡淡散发开去的丰润的光泽。那份鲜嫩,那份生动,是极其温柔的东西,是语言不能轻易伤害的天籁。作者的“惊异”在不觉中感染了我们。不难想象,假若作者一味如此“惊叹”地写下去,那么,读者的注意力大概是不会维持太久的。所以,该诗奇就奇在它的“语义偷换”上。至第二段,作品有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容,“这是由无数建造者的尸骨构筑而成的”。脆弱易碎的美的事物,蓦然间有了一层严峻、苍茫的光晕,它娇小变得阔大,由雅致变得粗犷,由温婉可人变得悲凉至极!“红珊瑚”在殊异语境的压力下,语义居然出现了判若两词的裂变,作为欣赏者,又怎么能在这场语言粗暴的革命中再怡然自得呢?“那些建造者活着的时候,是极为渺小、极为平凡的”,这句话使人的思绪如乱云飞渡于人和历史之间,同时缭绕于自己与自己之间。可以想象,当人们惊叹金字塔、古罗马遗址和长城恢宏苍劲时,是不会记起葬身于此的千万普通亡灵的,正如纪念碑上镌刻的无一例外是英雄的名字一样,“合理遗忘”来自于最终也符合于历史的逻辑。红珊瑚的深层语义正在这里。所以,作者再次表示了他的“惊异”:“这以死的庄严构成的美啊,象一蓬升起的火苗在我心灵之窗中闪耀。”但这种情愫早已离开了对一般自然景观的粘附,而燃烧升腾在另一境界:对生命尊严的关注。从中抽象出的意义则是,死并不足怕,关键是死是否具有意义,成为一种不朽的形式,“生命是短暂的,而生命创造的美是永存的!”这一情调,奠定了该诗正剧的艺术风格。

从反思历史的角度审察历史,难免不充溢着悲剧的意味,作者却能从中将人的境界提升,使悲剧变成一种美,由此可见出他的襟怀和超越一时、一已悲欢的自审意识。值得一提的还有,作品文字干净,格调遒劲,结构上富有层次感,确属一篇圆熟于手之作。

猜你喜欢
  • 《三国志人物传》译文与赏析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记载东汉末至西晋初约百余年的历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于蜀汉任职,蜀汉灭

  •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注释】 选自《墨子·尚贤上》。 厚:宽厚。 寡:少。 薄:不厚道。 【赏析】 一个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都希望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但是国家却没有富强而是贫穷,社会没有安定而是混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执

  • 李商隐《夜出西溪》全诗赏析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 关于清廉的完整古诗词(关于清正廉洁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清廉的完整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廉洁的完整古诗,关于清正廉洁的古诗,关于清廉的古诗。《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 苏轼《憩寂图》全诗鉴赏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 《霜天晓角·春云粉色赏析》

    【注释】:高观国的这首词十分生动贴切地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 ,并藉以抒发了心中的畅快感情,措词精当,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词写的委婉奇妙,人与周围的景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格调十分高雅。虽然全词短小,但写的情趣横生。上片,词人选取早春季节司空见惯

  • 李白诗《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作品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作者、注释和解题

    李白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①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② 。 【解题】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李白被流放遇赦归来,正好与贬官岭南的族叔原刑部侍郎李晔相会,同游洞庭湖。原诗共三首,此为第

  • 杜牧《赤壁》全诗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品赏析未销:一作半销。【注解】: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3、周郎

  • 苏轼《答黄鲁直书》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轼顿首再拜鲁直教授长官足下: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