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麦迪,或脱身术》作品分析
法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金·尤内斯库*的三幕喜剧,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品之一,又译为阿美戴或怎样摆脱它。1954年4月14日,让-玛丽·赛罗导演,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次公演,1961年在法国奥迪昂剧院再次上演。
第一幕的内容大致是,剧作家阿麦迪·布西尼奥尼思路不畅时,在饭厅里椅子后的地板上拔下一颗蘑菇来,思路更乱。15年来,他一直搜肠刮肚,可连剧本的第一幕还没写完。他往左侧的房间看了一眼,发现那间屋里的死尸又长大了。15年前,阿麦迪误认为妻子玛德琳的情人而杀死了那个青年,一直停放在那间屋里。玛德琳也早已发现家里长蘑菇。夫妇俩整天生活在恐惶不安之中。邮差来时,停放尸体的屋子传出崩裂声。邮差走后,那间屋子又传出一声巨响。尸体长大了,脑袋伸出了窗外,两只大脚破门而入。夫妇俩惊恐至极,已被拖垮了。阿麦迪说:“我真不明白咱们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太不公平啦……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该怎么办!……幕落。第二幕内容大致是,死尸迅速增大,阿麦迪一次又一次地用粉笔画出尸体长大的尺寸。蘑菇也越来越大。玛德琳忍受不了这种恐怖,决心把尸体偷偷地处理掉,督促着阿麦迪天黑时运走。阿麦迪费力地拖着尸体,终于把它拖向了窗户,玛德琳说:“……快点……别着凉……路上别停下来……拉——啊……加——油——拉!……”幕落。第三幕内容大致是,在小多尔哥广场上,这具尸体把阿麦迪从腰部开始盘住了。警察发现,追赶阿麦迪。阿麦迪躲在矮墙和酒吧后面。这时,缠绕阿麦迪的尸体变成帆,带着阿麦迪腾空而起。阿麦迪说道:“我倒宁愿……脚踏实地……这完全违背我的意愿……我并不想离开地面……我赞成进步,我愿意为同胞们效劳……我信仰社会现实主义”。“我向你们发誓,我反对分裂……我拥护持久性,我反对超然存在”。他终于在空中消失。
这部戏剧反映了人在荒诞世界中的无能为力。无论阿麦迪怎样努力,可总是无济于事,自己反而被荒诞的世界累得成了一个理想幻灭、失去信心、歇斯底里的人。这部戏剧正是作者戏剧主张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尤内斯库突破传统戏剧的束缚,认为“戏剧结构就是要剥去非本质的东西;要更多的纯粹戏剧性”。因而用物——按几何级数膨胀的尸体来代替语言,使人物心理“外化”,代替行动,使之变成视觉的形象。这里,尸体就成了“伸延戏剧的语言”,“是孤独的具体化”,造成了荒诞不经的破碎零乱的舞台形象。作者本人说过;“我试图通过物体把我的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我就是这样试图伸延戏剧的语言。”这些话明确地道出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何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荷花的古诗10首,关于荷花的古诗,关于荷花的古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两汉 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
-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作品赏
-
白首三朝社稷臣,壶浆来道拥如云。金貂争看真丞相,竹马犹迎旧使君。岂止轩裳夸故里,已将锺鼎勒元勋。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平津自有文。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诗中描绘了寒蝉悲鸣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句凄切动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痛感和对命运的无力。这首诗充满了忧伤和无奈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触动。这首诗通过对寒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忧伤情感,表达了对逆境时刻所感受到的无奈和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诗句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
夜饮归常晚,朝眠起更迟。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拂枕青长袖,欹簪白接蘺。宿酲无兴味,先是肺神知。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宿酲
-
鸤鸠 作者: 戎耀文李永亮 【本书体例】
-
【注释】:(在洞庭鼋头山,晋王彪女得道。或云姓李氏。祈祷者不诚,则风回其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蓝印花布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蓝色”的古诗词,蓝花的诗句,关于蓝颜色的诗句thank不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1. 《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2.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代:杜甫老
-
看到了乡巴佬坐洋车,忽然想起一个童年的故事。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祖母常常进街。我们并不住在城外,只是离市镇较偏的地方罢了!有一天,祖母又要进街,她命令我: “叫你妈妈把斗风给我拿来!” 那时因为我过
-
漾舟乘水便,因访故人庄。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