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白杨》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杨》鉴赏

作者: 朱明

史密斯

塞塞克斯有一株大树,一树疏朗的叶云高高的浮动在夏日的空中。画眉在里边歌唱,还有八哥,它们把傍晚适于装饰的阳光注满了一片金声的璀璨。夜莺在那里觅到了它的绿廊;在那些树枝上,有时候,象一只大果实,挂一轮柠檬色的月亮。在八月天的光耀中,当全世界热昏了,在那个清凉的幽深处总有一股微风,总有一阵声音,象流水的声音,在它轻轻的挂在上面的树叶间。

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

(卞之琳 译)

白杨以极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写出了一株白杨树的美和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这种意蕴,虽然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段落中,但作者还是分了四个层次来表达。每一个层次只有一句话。第一层是勾勒这株大白杨树夏天的形象。满树疏疏朗朗的叶子象一朵云彩高高地在天空中浮动。这就不仅写出了这株白杨树的高、大、也写出了它的色彩、形象和动感。第二层,写傍晚景象。即将落山的太阳映照在树上本已使人感到美不胜收了,而藏在树叶里歌唱的画眉和八哥,更与此景交织出“一片金声的璀璨”。第三层写月亮出来后,夜莺又接了画眉和八哥的班,作者虽然没有写它唱歌,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它的歌声必然更清婉,更动听。第四层,写夏天中最热的八月,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全世界都热昏了,但白杨树那浓密的叶子中间却总有一股习习的凉风,而且总有一阵象流水一样的哗哗声。别说亲自感受到这股习习的凉风了,就是听到树叶间那哗哗的象流水一样的声音,就使人仿佛有了微风拂面的感觉,就够惬意的了。

这株白杨树确实太美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满足。作者既写了夏日碧蓝的天空、油绿的白杨树叶和柠檬色的月亮这些缤纷的色彩,又写了画眉、八哥和夜莺的歌唱,以及树叶被风吹动而哗哗作响这些诱人的声音,还写了清凉爽快的愉悦。而正当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交融在一起,仿佛已经来到这株树下,亲自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道:“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这里,作者显然是在为树的主人未能享受到这一切而表示由衷的遗憾。反过来,作为一种反衬,也更突出了这株大树的诱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 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全诗赏析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作品赏析哮虎:一作吼虎。清酥:一作青苏。夜半:一作夜来。------

  • 《荆轲刺秦王》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司马迁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 ,而秦舞阳奉地图匣 (2) ,以次进。至陛 (3) ,秦舞阳色变振恐 (4)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 (5) ,前谢曰 (6) : “北蕃蛮夷之鄙人 (7) ,未尝

  • 古典小说《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全文和鉴赏

    兔走鸟飞疾若驰,百年世事总依稀; 累朝富贵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汤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 百年光景无多日,昼夜追欢还是迟! 话说赵宋末年,河东石室山中有个隐士,不言姓名, 自称石老人。有人

  • 朝鲜婴儿的出生礼

    按照传统习俗,产妇的头胎婴儿一般都要在娘家分娩。生了婴儿的人家必须在大门横挂一根草绳,禁止外人进入。朝鲜人把这根绳子称为禁线。如是男婴,在绳子上还要系上木炭、辣椒和禾秸;如是女婴,则在绳子上系上松叶、

  • 国学名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出处和解释

    【名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语出元代马祖常《河湟书事》诗。波斯商人通过浩瀚的沙漠到中国来做买卖,商队夜间行走,听着单调的驼铃声,他们知道路途还是遥远的。两句诗反映了波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

  • 若蝶《浅(外一篇)》散文鉴赏

    一抹斜阳,几竿疏影,一弯清流,几点寒星。最美的风景,不过一个“浅”字。 苿莉、米兰、桂子,無不幽香沁骨,但只着月白、淡黄一抹

  • 《酬朱监纪四辅赏析》

    诗的首联是大难之后的感喟之词。“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古人感叹世事变迁,常以物是人非相称。而在这清初的十年中,经历了生死交关的艰难历程不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诗人和朱四辅都是经过了曲折艰辛的“辛苦”归程,九死一生,才得以“

  • 晏殊《清平乐》全诗鉴赏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 刘禹锡《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全诗赏析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欲向醉乡

  • 张九龄《三月三日登龙山》全诗赏析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