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葛屈露德作品分析
【介绍】:
美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家。她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富裕家庭。早年在国外就读。1893年入拉德克利夫学院攻读心理学,1897年毕业。后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脑解剖学。1902年辍学赴欧洲,此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巴黎。在巴黎时,对先锋派*艺术与文学发生浓厚兴趣。20年代,不少新起的诗人、小说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常出入于她在巴黎的文艺沙龙。她还是“迷惘的一代”*这一词语的首创者。
斯坦因对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做出了贡献。她在如何写作(一译怎样写文章,1931)、阿丽斯·B·托克拉斯自传(1931)中认为支配人的行为的不是理性和思想而是直觉和本能;作家的任务是“洞悉直觉联系的本质”,把自己闭锁在个人感受的天地中,表现出“不断延续的当前”的时间感;她称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事件文学”*,认为这种文学已经过时,现在应提倡“状态小说”*,亦即排斥情节和事件,摆脱传统的结构模式而着重表现所谓“内在的现实”,挖掘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小说。她的这些观点,实际是意识流文学运动的总结和概括,对后来的意识流小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她的创作成绩不大。她是文学改革的试验者,提倡一种简朴、单调、重复而又重视声音和节律的稚拙的文体;她的作品注意吸收电影的特点,用重复的,但又有些微差别的文字来表现一种流动的,连续不断的景象;不大使用标点,特别是不用问号、冒号和分号,认为这些是累赘。她的这些创作上的特色,对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舍·安德森影响甚大。作品除上述外,还有三个女人的一生(1909),包括3个短篇安娜、莲娜、梅兰克塔,这是她的文艺实验之作;美国人的成长(1925),是她较为难懂的作品,写一家3代人的经历。论著有作为解释的作文(1926)、记叙文体(1935)、美国讲演集(1935)等。
-
元
-
孕天然之灵质,禀大块之奇工〔2〕。嘴距足以自卫,毛羽足以凌风〔3〕。怀九围之远志,托
-
我从中国的一隅遥望八十年前的那一段路程那用血和意志写就的路标犹如夜空中的繁星把我的眼睛照亮我知道那一段路程被丈量成两万五千里那一次
-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
-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译注】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 看不见京城长安使人发愁。 【鉴赏1】 凤凰台: 在今南京城内西南隅。据说,南朝宋代元嘉十六年,
-
【540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4万字,2020年1月第1版,8元)△公报、建议、说明。〇到二〇三
-
《先秦散文·礼记·学记(节选)》原文鉴赏 玉不
-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桑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二三道士
-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名言: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句意: 人若志向和情趣不远大, 精力不集中, 即使学习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治学者不应志气小, 志气小就易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