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说居庸关》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说居庸关》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说居庸关原文鉴赏

[原文]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必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状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湿余水之源也。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棠梨,皆怒华。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臂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弘叹曰A:“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江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惊,诣理藩院交马云。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问矣。”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之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 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岔道。[鉴赏]说居庸关,清代龚自珍撰。龚自珍(公元1792年-公元1841年),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他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龙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辑有龚自珍全集。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龚自珍的朋友原任陈州知府王元凤因被诬告远戍张家口军台,把家小托给龚自珍。龚自珍请假5日,亲自送他到居庸关,逾八达岭而返。回来后写了说居庸关、说张家口、说昌平州等文。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正加紧对我国进行侵略,特别是沙皇俄国长期以来阴谋颠覆分裂我国,多次侵犯我东北、西北边疆。龚自珍素来注意对侵华历史的研究,注意西北广阔边防的建设。早在1820年,作者就系统研究朝章国故和西北史学、地学,写了西域置行省议。1821年校清一统志,著文论西北塞外诸部落原流山川形势。说居庸关一文不是一般的游记或地理行记,它是为论述边防而作,所以篇名不用“记”,而用“说”。本文写作目的在于谴责恃险可守的麻痹思想,文中举宋明以来边患不断,以晓喻警惕外寇入侵,表现了作者居安思危的隐忧和向往民族统一的真正愿望。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叙居庸关险要地势与设防,说明“疑若可守”。首先,提出历代谈军事形势的人们对居庸关的看法。“居庸”,即居而有功之意,认为守住此处即可保边防安全。然后作者提出与他们不同的看法,即居庸关只是看起来“疑若可守。”接下去从三方面说明。先写居庸关周围地势,居庸山东西两面相望,逐渐形成窄道,忽而会合、聚集,忽而紧紧地挤在一起,居庸关正以两山为门。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势,看来“疑若可守”。再写居庸关四重关城设置,下、中、上、八达岭共四重关城,关城均一里见方,关关相距十五里。从下关南口至最上面的八达岭共四十八里,建筑雄伟,设防严谨,看来“疑若可守”。三写四重关城高度差异很大,重重倍增,从位于最高处的八达岭俯视下关南口,好象如窥探井口一般。如此居高临下之势,看来“疑若可守”。以上,作者论述了居庸关“疑若可守”的客观依据。第二部分,从“自入南口”至“诣理藩院交马云”。写居庸关道中所见,反映当时清政府统一管辖下各民族正常往来的情景。文中时触宋、元、明代外族扰边的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统一局面的珍惜。文中以四个“自入南口”领起所见的四个内容。第一是所见到的文字遗迹,有元时所刻的梵文及蒙古文,有明景泰二年所书“居庸关”,有明景泰三年北门上所书“北门锁钥”,而“北门锁钥”又是宋寇准防御北边时所喻。这几种文字,几个题词实际上暗示着历史上叠起的民族风浪和居庸关所处的重要位置。第二是所见到的关沟流水,作者状水流、水势、水声如在目前耳畔,笔调轻松活泼。第三是居庸道中的树木,作者运用简洁的笔法一带而过地写出了正在花开绚烂的杏、柿、棠、梨树。这水声花影正是当时边塞平静、暂无战事的环境烘托,与历史上的刀光剑影恰成鲜明对照。第三是在居庸道中与蒙古人相遇。在狭窄的山路上,蒙古人赶着成群的骆驼和作者擦臂而过,这时骆驼把龚自珍的马撞倒,而龚自珍也开玩笑地用鞭子把蒙古人的帽子击落在骆驼前,蒙古人哈哈大笑。这里,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民族统一团结的画面。作者由此而感叹,古时修筑居庸关不正是为了抵御这些北方民族的侵扰吗?自己如果是生在宋代,根本不可能到被辽金侵占了的燕赵这一带来,怎么可能象今天这样在山路上与蒙古人互相开玩笑呢?反毳,意思指北方民族,因北方民族习惯把皮毛缝在衣服的正面。作者感到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清代,是足以傲视古人的。下面又补写一笔印证,这一年来京交纳贡马的就有克什克腾旗与苏尼特旗。第三部分,从“自入南门,多雾若小雨”到完。写雾中过中关,与税吏交谈,由漏税现象引入边防问题,说明国家安危不在于地势是否险要,而在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力强弱,从而证明开始的“疑若可守”而实不足恃。文中税吏以“大偷骆驼,小偷羊”比喻漏税情况的存在,作者联想到从下关开始就看到四面山坡倾斜不平的裂缝中间有明时所修的数十段护边墙,不用税官说,作者原本就知道在这些护边墙之间一定有僻秘的小路存在。在国家太平的时候,这些小路只不过会造成漏税,假若是在过去,在那些守边御寇的时代,能不惊骇北方民族的军队会利用这些小路从天而降吗?从而说明,居庸之险只是“疑若可守”,实不足恃。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文辞质朴,笔法纵横有致,环环紧扣住居庸关虽险但不足恃,要居安思危的主要观点,清楚准确,有较强的科学性,是龚自珍政治抱负与学识才干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 刘禹锡《新秋对月寄乐天》全诗赏析

    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 山水名胜诗之《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录二》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清)洪亮吉 古庙东西辟广场, 雪消齐露粉红墙。 风光谷雨尤奇丽, 苹果花开雀舌香①。 鹁鸪啼处却东风②,宛与江南气候同③。 杏子乍青桑葚紫, 家家树上有黄童④。 【题解】 伊犁城在伊犁州西部。唐隶北

  • 《咏蚕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

  • 杜甫《江上》全诗赏析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夔州作。【顾注】诗言江上倚楼,此夔州西阁所作也。江上日多雨①,萧萧

  • 苏轼《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全诗鉴赏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君来扣门如有求,颀然病鹤清而修。醉翁遣我従子游,翁如退之蹈轲丘。尚欲放子出一头,(嘉祐初,轼与子由寓兴国浴室,美叔忽见访。云:吾従欧阳公游久矣,公令我来,与子定交,谓子

  • 明溪“接春”

    过立春,明溪人叫“交春”或“接春”。这天,人们最讲求两个“特”:一是鞭炮要特响。民间迷信炮竹响与不响,关系当年家运好坏。鞭炮连发声大,预兆万事顺意;反之卡壳滞响,即兆运气不佳。因此,立春前几天,甚至前

  • 《城外土馒头·王梵志》原文与赏析

    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是一首描写坟墓、吟唱死亡的

  • 于子三惨案

    1947年10月29日,国民党反动派指使特务残杀被关押狱中的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次日,该校师生两千余集会为烈士致哀,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31日,浙大教授发表罢教宣言。同时,杭州、北平、天

  • 科索沃战役

    奥斯曼土耳其击溃巴尔干联军的战役。1389年6月15日,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拉德一世率军3万人侵略塞尔维亚时,在布里斯蒂那城附近的科索沃平原(今南斯拉夫境内)与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瓦拉几亚、

  • 柳永《玉楼春》全诗赏析

    昭华夜醮连清曙。金殿霓旌笼瑞雾。九枝擎烛灿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缕。香罗荐地延真驭。万乘凝旒听秘语。卜年无用考灵龟,从此乾坤齐历数。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