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蓼莪》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蒿、劳,宵部。)
蓼蓼者莪?
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
(蔚、瘁,脂部。)
缾之罄矣,(三家缾作瓶。)
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齐生下有矣
不如死之久矣!字。)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耻、矣、恃,之部。恤、至,脂部。)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三家拊作抚。)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鞠、畜、育、复、腹,幽部。德、极,之部。)
南山烈烈,
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
我独何害!
(烈、发、害,祭部。)
南山律律,
飘风弗弗。
民莫不榖,
我独不卒!
(律、弗、卒,脂部。)
〔译文〕
那又高又大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一般的蒿子。多么可怜呀,我的亲爹娘,生我养我实在太劳苦。
那又高又大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一般的牡蒿。多么可怜呀,我的亲爹娘,生我养我受尽了病苦。
酒瓶儿已经空了,那是大酒樽的耻辱。像我这孤苦少福之人与其说活在世上,还不如早早地死去为好。没有父亲,我还能依傍谁?没有母亲,我还能托靠谁?离家服役哟,内心多悲伤; 回到家里哟,不见亲爹娘。
爹呀是你生养了我,娘呀是你哺育了我。抚爱我啊呵护我,培养我啊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都要怀抱着我。如今我要回报爹娘养育之恩德,可没想到老天喜怒无常降灾祸。
看,南山是多么的高峻险阻;听,狂风呼啸,又是多么的令人胆颤心惊。别人都能尽心尽力赡养好爹和娘哟,唯独我服役受苦不能奉孝心。
看,南山是多么的高峻险阻;听,狂风卷起尘土发出呼呼的叫声。别人都能尽心尽力赡养好爹和娘哟,唯独我服役受苦不能终养爹和娘。
〔评介〕
全诗六章,前后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两章每章八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解说基本一致。毛诗序云:“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郑笺云: “不得终养者,二亲病亡之时,时在役所,不得见也。”朱熹诗集传。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程俊英诗经译注、袁梅诗经译注等,都基本与毛诗序所说同。概而言之,这是一首子女们以沉痛哀伤之情,自责未能终养父母的诗。
此诗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极其纯真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尊重双亲、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儿女辈们。晋代束晳读书赋云:“咏蓼莪则孝子悲。”朱熹诗集传云: “晋王褒以父死非罪,每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清代胡承珙亦云:“晋王褒、齐顾欢并以孤露读诗至蓼莪,哀痛流涕。唐太宗生日亦以生日承欢膝下永不可得,因引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之诗。”(毛诗后笺)。可见此诗影响之大也。而这恰恰又是在于本诗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之表现手法,使诗之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统一了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先看比兴。前后四章均以眼前所见之景物起兴,引发对父母双亡的沉痛哀悼之情。首二章中之“莪”,即 “萝”,又名莪蒿,本草纲目称之为 “抱娘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得更明白:“(莪)常抱宿根而生,有子依母之象,故诗人借以取兴。”诗人由抱娘蒿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他想到莪蒿都知道“常抱宿根而生”,而今“我”却不能终养父母,岂不连莪蒿也不如吗?兴中含比,自责之情溢于言表。后二章诗人以南山之高险与大风之狂暴起兴,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把诗人沉痛悲怆之感情推到了顶点。加之“民莫不谷,我独何害?”“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的“民”与“我”的鲜明对比和反问句式,更加突出了失去父母的孤独和不能终养父母的无限悲伤之情。在诗人一阵阵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责问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他对征役的强烈不满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控诉。
再看赋法。中间二章掉换笔墨,极力铺陈,每章句数要比前后二章增加一倍。这样则更利于表达诗人对父母亲的深深的哀思。第三章开头两句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酒瓶;“罍”,大肚小口的酒坛。二句言酒瓶空是酒坛之耻,比喻民穷不能养父母是自己无用所致,更是统治者之耻。语意双关,自责与谴责之情具见。“鲜民”二句,表明自己生而无力养父母,不如早死的悲伤情怀。“无父”二句之反问,极言失去父母孤而无依的痛苦。“出则”二句写尽了孤子伶仃的凄苦悲凉之情。此章叙写诗人失去双亲后那种衔恤刺心的苦楚,委实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杜甫无家别所描写的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凄恻惨怛之情,与此诗可谓同怀。第四章着力铺叙父母对诗人的精心养育与依依深情。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触,一连用了 “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九个 “我”字,强调了“我”与“父母”的相依为命的关系,和父母养育“我”的大恩大德,可谓声声泪,字字血,句句情也。正如姚际恒所云: “勾人眼泪全在这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一章浓墨重彩,感情真挚,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章节。
此诗比兴自然,铺陈有致,往复回旋,感情真挚,加之“哀哀”、“烈烈”、“发发”、“律律”、“弗弗”等叠字的运用,使得音韵和谐,增添了全诗悲哀的气氛,具有 国风民歌的特色。中间二章语言整饬典雅,又具有雅诗的特征。总之,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此诗均不失为“千古孝思绝作”(方玉润诗经原始)。
-
该词是一首写伤春、思归的作品。词中蕴含着无限伤感,流露出作者满腹辛酸,这与词人仕途乖蹇,长期流落异乡是分不开的。 全词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春日景物的描绘之中。开篇二句,写初春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严冬
-
作者简介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世称荆川先生。
-
[唐]寒山有树先林生,计年逾一倍。根遭陵谷变,叶被风霜改。咸笑外凋零,不怜内文采。皮
-
庄子钓于濮水 ① ,楚王 ② 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 ③ 尾于涂中乎?”二大
-
绍兴的蔡元培故居早年去过,记得是一排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子,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
-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愿托周南羽,相衔溪水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考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内容包括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词的赏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十首古诗鉴赏,初中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
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昔年尝聚盗,此日颇分兵。猜贰谁先致,三朝事始平。
-
诗别集。原集六十卷,经北宋王洙编为二十卷,遂为定本。唐杜甫撰。成书于宝元二年(1039年)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生于唐太极元年(712年),卒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河南巩县人。初唐著名诗人
-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