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之梅尧臣《览翠亭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梅尧臣览翠亭记
郡城非要冲,无劳送还往;官局非冗委1,无文书迫切。山商征材,巨木腐积,区区规规2,袭不为宴处久矣。始是,太守邵公于后园池旁作亭,春日使州民游邀3,予命之曰共乐。其后别乘黄君于灵济崖上作亭会饮4,予命之曰重梅。今节度推官李群亦于廨舍南城头作亭5,以观山川,以集嘉宾,予命之曰览翠。夫临高远视,心意之快也。晴澄雨昏,峰岭之态也,心意快而笑歌发,峰岭明而气象归。其近则草树之烟绵,溪水之澄鲜,御鳞翩来,的的有光6,扫黛侍侧7,妩妩发秀,有趣若此,乐亦由人。何则?景虽常在,人不常暇,暇不计其事简,计其善决;乐不计其得时,计其善适。能处是而览者,岂不暇不适者哉?吾不信也。
【注释】 1 冗委:繁芜的委命。 2 区区规规:形容山区浅陋狭小。区区,小也,左传:“宋国区区。”规规,浅陋貌。 3 游遨:诗经·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游遨。”陈奂传疏:“游遨,犹遨游也。”4 别乘:官名,即别驾,汉置为州刺吏之佐官,宋设为郡之佐官。 5节度推官:在节度使下掌管勘问刑狱。廨(xie械)舍:官署,旧时对官吏办公处的通称。 6 的的:清楚显见。 7 扫黛:画眉梳妆,代指女子。
【今译】 郡城没处在交通要道,不需要很多的送往迎来;官衙内也没有繁芜的委命,不必急于赶写公文案牍。商人征积木材,大量的木材因积压而腐烂,这浅陋狭小之地,没有作为游乐宴会的场所已沿袭很久了。开始之时,太守邵公在后园池子旁修起了一座小亭子,春暖花开时让州民尽情游逛,我将它命名为“共乐亭”。稍后别乘黄君又在灵济崖上筑亭饮酒会友,我叫它“重梅亭”。现在节度推官李君也在官署南边的城头建造亭台,以便游览山川,会聚好友嘉宾,我取名为“览翠亭”。登上亭子,纵目远望,心情爽适愉快。阳光朗照时明静空澄,下雨时迷蒙昏暗,这就是崇山峻岭变化的状态。心情愉快,禁不住发出笑语欢歌,山岭明静空灵,万千气象尽收眼底。近看,花草树木连绵如烟,溪水澄鲜,清澈得可以看到鱼儿成群结队的游来游去,在水中泛出点点鳞光;美丽的女子在旁边侍候,妩媚秀美。山水自然有如此的情趣,快乐则取决于人。为什么呢?山水美景虽然常在,但人并非常有闲暇去观赏。闲暇并不在于事务少,而在于处理要干练果断;欣赏山水之乐并不在于是否得时,而在于旷达自如。如果这样去游览山川,难道还会没有闲暇没有舒畅吗?我不相信。
【集评】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悦于世,世人徒知其诗而已。”
宋·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至于他文章皆可喜……。”
明·龚啸宛陵先生集·附录:(圣俞)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谈之道,卓然于诸大家之先。”(梅尧臣诗集编年附录引)
【总案】唐诗以情取胜,宋诗以理见长,宋文亦如此。此文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殊途同归,立意深远。文章围绕“乐亦由人”这一中心,层层推进,先叙事,次写景,最后发论点题,疏密有致,水到渠成。郡城并非山川名胜,但经过修园筑亭后,可观览到无尽的山水美景,崇山峻岭,晴澄雨昏,气象万千;溪水澄鲜,晶莹明澈,娇艳侍女,妩媚如水,令人心情爽适。文章到此,突然宕开一笔,由“有趣若此,乐亦由人”引发出深刻哲理。美景常有,但人无常暇去欣赏,而闲暇不在事务少,而在于处理时干练。畅游山川之乐不在于是否得时,而在于旷达爽朗,用心灵去感受山水之韵,这是一个非常有见解的美学命题。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徒然。自然之美要用真诚的心灵去体验,否则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梅尧臣一生并不得志,然而他却能旷达处世,怡情山水。此文古朴而雅致,平淡而有味,自然高妙,主意深远,精巧淡雅,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是不可多得的游记之作。
-
锡纸做的金元宝,一封寄往天堂的信,三支蜡烛将其点燃,送与母亲。灰飞烟灭,十年过去了,母亲临走前的那天晚上的声音,却还在一遍遍回响:
-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
-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
-
李白诗《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
-
[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
-
【4053】信息简史(〔美〕格雷克著,高博译,人民邮电出版社,45万字,2013年12月第1版,69元)△共15章。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不仅催生了
-
穿心莲串起的深情一杯淡雅丝滑的茉莉花咖啡,蒸腾着草木扶疏的心事。许久以来,心似蛛丝网,层层乱珠弦。许是,久病少清心,怀尘禅意歆。眉
-
古代诗文名篇之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历史散文·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
-
作者: 韦旭昇 【作品简介】朝鲜的新罗时期在民歌的
-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