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金山寺》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苏轼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④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⑥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⑦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⑧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⑨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金山上,旧名泽心寺。金山原为屹立在江中的小岛,后与陆地相连。②古人认为长江源头在四川岷山,苏轼故称其家乡为长江发源地。宦游:因作官而离家远游。江入海:镇江以东,江面开阔,古时以为与海相接。③中泠(ling零:)泉名,在金山西北。盘陀:巨石不平的样子。④羁愁:旅愁。归楫:指返回镇江的船。⑤靴文:靴子的纹理,比喻水的波纹。断霞:断续不连的云霞。鱼尾赤:比喻红色的鳞状晚霞。⑥初生魄:指农历初三的月亮。魄,指月缺时有圆形轮廓而光线暗淡的部分。旧说,每月初三以后,此部分逐渐明亮,称为“成魄”。⑦此句下作者自注:“是夜所见如此。” ⑧见:同“现”,呈现。警:警戒。一本作“惊”。⑨谢:道歉。如江水:古人常有指江水起誓的习惯。
【译文】 浩荡的长江呵!自我的家乡而来,从政半生,几经辗转,一路将长江送入大海。听说潮头有一丈多高,此时天寒,仍有沙痕存在。金山寺北的中泠泉南畔,山石高耸如盘陀。古往今来多少年,它一直在波涛中出没。登上山顶远眺家国,只见江南江北青山起伏如波。羁旅客乡的游子呵!最畏惧那惹人愁思的晚色。微风轻拂,万顷江波如靴纹般细碎。半空中横出一片残霞,有如赤红色的鱼尾。此时一弯新月如钩,散发出清朗的光辉。至二更时月儿西落,四周的天色一片昏黑。突然,似有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浩瀚的江水。飞动的火焰移到山间,炫目的火光将栖乌惊飞。这是人,还是鬼,我从未听说过如此的怪异奇诡。满怀惆怅,我返回卧房,却难以入睡。江山如此奇美,而我却迟迟不肯归隐。这是江神的警告,警告我这愚顽的人!从政实在是身不由己,我将此心告诉江神。就让那浩荡的江水为证吧!一旦有田,我会立刻遁隐。
(王 洪译)
【集评】 清·汪师韩:“一往作缥缈之音,觉自来赋金山者,极意着题,正无从得此远韵。起二句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恰好由岷山导江至此处海门归宿为入题之语。中间‘望乡国’句,故作羁望语以环应首尾。‘微风万顷’二句写出空旷幽静之致。忽接入‘是时江月’一段,此不过记一时阴火潜燃景象耳,思及江神见怪,而终之以归田。矜奇之语,见道之言,想见登眺徘徊,俯视一切。”(苏诗选评笺释卷一)
清·纪昀:“首尾谨严,笔笔矫健,节短而波澜甚阔”。“结处将无作有,两层搭为一片。归结完密之极,亦巧便之极,设非如此挽合,中一段如何消纳。”(纪批苏诗卷七)
清·施补华:“‘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确是游金山寺发端,确是东坡游金山寺发端,他人抄袭不得。盖东坡家眉州近岷江,故曰‘江初发源’;金山在镇江,下此即海,故曰‘送江入海’。中间‘微风万顷’二句,的是江心晚景。收处‘江山如此’四句两转,尤见跌宕。”(岘佣说诗)
清·吴汝纶:“机轴与后赤壁赋同,而意境胜彼。”“公诗佳处全在兴象超妙,此首尤其显著。”(唐宋诗举要卷三)
近·陈衍:“一起高屋建瓴,为蜀人独足夸口处。通篇遂全就望乡归山落想,可作庄子·秋水篇读。”(宋诗精华录卷二)
今·程千帆:“苏轼由于反对神宗及王安石的变法,被人诬告贪污,因此请求外调。这篇诗中思归之情,是受陷害后感到抑郁的反映。但诗风壮丽,笔势骞腾,却正见出诗人开朗的胸襟,以及不容易被逆境压倒的乐观情绪。起句与结句,遥相呼应,不可移易地写出了蜀士之远游,也是本诗构思上值得注意的特点。”(古诗今选第499页)
【总案】 本篇作于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当时苏轼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金山寺游玩,夜宿于此,本篇即是记金山寺薄暮至月夜的景色。起句不凡,游金山,观长江,而思绪倏然飞回长江发源地家乡四川。带着乡愁再来观景,无论怎样瑰丽多奇、波澜壮阔的景物,都被染上了一层迷惘的色彩和深沉的乡思。末尾把江心炬火想象为江神的责怪,以渲染倦于宦游、渴望归隐的心情,更显得奇警耸人。
-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作品赏析(原注: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鹤注】十三载冬,公《进西岳赋表》云“长安一匹
-
戏曲·孔尚任传奇《余韵》 【西江月】(净扮樵子挑担上)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建业城啼夜鬼,维扬井贮秋尸;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在下苏崑生,自从乙酉年同香君到
-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高萝成帷
-
陈轸为齐说楚昭阳 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
-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出处】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意思】 年纪轻轻时离开故里老大后才重返家乡,鬓毛已经疏落而乡音却仍和往昔一样。 【全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才力应难
-
山鸦晓辞谷,似报游人起。出门犹屡顾,惨若去吾里。道途险且迂,继此复能几。溪边有危构,归驾聊复柅。爱此山中人,缥缈如仙子。平生慕独往,官爵同一屣。胡为此溪边,眷眷若有俟。国恩久未报,念此惭且泚。临风浩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描写花,内容包括描写花的古诗(全诗),描写花的古诗词,描写花的诗句。梅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
-
精品唐诗之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至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
【原题】:王原庆新迁居南堂以古风求写恕斋二大字并石刻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