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 新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 新诗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 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禁监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年12月28日夜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青离开他在杭州任教的中学,怀着投身于伟大民族战争的愿望来到当时抗战的首都武汉。在实际生活中,他看到抗战的黑暗现象,看到人民贫困的苦难,认识到通往胜利的路的艰辛。一种悲苦、忧郁的情绪笼罩在他的心头。年底的一个晚上,天色晦暗,像是要下雪的样子:一股深沉的感情潮水般袭上诗人胸头。他披衣伏案,在阴湿的房间里写下这一著名的诗篇。

艾青的诗有着执著的现实意识和包括从现代诗派借鉴来的表现力。因而他的诗一方面具有活生生的现实画面与生活形象,另一方面,诗的形象又具有极宽泛的概括层面和深邃的暗示性。诗的开头两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以舒缓沉郁的叙述性语调所表现的沉重,忧郁的感情,构成了贯串全诗的基本情绪和反复出现的“主题”。这里,整组画面既是北方寒夜的生活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时势的一种高度概括。采用“寒冷”、“封锁”这样极富弹力与表现力的语言,就更加充实了诗歌形象的容量。几个有着绘画造型特征的、渗合着诗人情感的构图,组成一幅幅向四面延伸、扩展的画面,使诗人所表达的基本情绪得到具有生活实感的证实,赋予这一情绪以厚实的生活根基;同时,随着诗人心理的推移而推移的事象,画面,也带有扩展意义的象征意味。无论是赶着马车的农夫,坐在船头的少妇,还是离家的年老母亲——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在寒夜中离家的年老母亲和失去土地、家畜的劳动者的困境的描述之后,“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饥馑的大地”“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的句子,都已包含着抽象性的概括。崎岖的路与伸出双臂等状态,都扩展为对中国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情景的暗示,扩展为对一种普遍性的激愤情绪的概括。

当然,一首诗所具有的对生活的概括力与暗示性并不仅仅意味着是思想上的成功,同时也是美学上的成功。因为对生活的透视力应当同时是对生活的质的认识和对这种认识的诗的表现与呈示。例如把寒风呈现为一个用指爪拉扯行人衣襟的形象,就具有一种震颤人心的思想和艺术的力量!此外,这种思想与美学的力量也集中在诗中所透露出来的一种深沉的情感方面,这是艾青所特有的动人的忧郁,在他的三十年代其他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悲哀来自农人失去了“所饲养的家畜”和“肥沃的田地”的绝望,来自“暴戾的敌人”强加给人民的“死亡的恐怖”,来自于“象这雪夜一样广阔又漫长”的“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它超越了个人遭遇的范围,而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它不只是无力的哀吟和对抗争的回避,而是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的土地上的渴望、不平、愤懑……集合拢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艾青:诗论)。忧郁由于苦难而产生;对苦难的忧郁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就在于人类,中国人民为摆脱苦难所进行的斗争,将永远伴随着苦难。因而,在这种浓重的忧郁情绪中,能体会到对力的呼唤,对暴风雨扫荡这古老的世界的执著的期望。而这首诗,也从一个具体的实例,提示了艾青诗歌创作上以“自我”感受与个性概括民族、时代悲欢的美学特征。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昨日复今辰》全诗赏析

    昨日复今辰,悠悠七十春。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散秩优游老,闲居净洁贫。螺杯中有物,鹤氅上无尘。解佩收朝带,抽簪换野巾。风仪与名号,别是一生人。

  • 高考语文应掌握的古诗词(高中必须掌握的古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语文应掌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中必须掌握的古诗词,高中应掌握的古诗词大全,求新课标高考要求掌握的古诗词中的初中诗词。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屈原列传(节选:

  • 白居易《初入香山院对月 大和六年秋作。》全诗赏析

    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

  • 白居易《南池》全诗赏析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 《礼记》·《文王世子第八》原文、注释和翻译- 礼记

    【经文】 文王之为世子 ① ,朝于王季日三 ② 。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 ③ ,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 ④ ,亦如之。其有不安节

  • 《送友人》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 【内容】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一首充

  • 钱谦益《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聊复效颦遂得四首》咏牡丹诗赏

    《牡丹·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聊复效颦遂得四首》咏牡丹诗鉴赏

  •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赏析》

    作于:(1900年) ①断肠花:《广群芳谱》卷三十六秋海棠,引《采兰杂志》:“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

  •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赏析》

    词写春夜怀人,深情款款,摇曳多姿。上阕写一见钟情的感动。“太妖娆”,足见倾心爱慕之甚。歇拍两句又是极限化的描写,强调极端的陶醉之情和拼死拼活的行为。下阕写别后的思念和渴望。春夜悄悄且迢迢,夜空高深莫测,美人是仙女,遥不可及,现实中不能相

  • 刑场归来 公刘

    1979年8月12日,对我来说,乃是一个异常沉重的日子。这天一大早,一位老诗人便来到了我的住地。几天以前,我们约好了由他领我去凭吊张志新烈士殉难的那一片旷野。 我知道,有一个悲壮的大潮正席卷着辽宁的文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