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意思1】我到处欠下酒债,人生能活 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少见。寻常:平 常。行处:所到之处。【意思2】行处:到处;所到之处。稀:稀少。此联的意思是:(由于每天都是喝醉了才回来) 欠酒钱是 常有的事;因人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见。原意是说人在当时 能活到七十岁是很不容易的事,后用来勉励人们要珍惜人生。【鉴赏】杜甫居贫,无以为乐,唯尽醉也! 醉酒易,偿酒债难,但即使 酒债压身,又有何妨?岂不闻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虽未七十,但光景不多, 何不尽醉?字里行间充满着洒脱之感。【用法例释】一、用以说明人能活到 七十岁的很少,已算高寿了。[例]杜甫 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 稀。”的确,“古稀”之年,不易多见,而唐 代却出现那么多的高寿诗人,其原因何 在呢? (萧文苑唐诗随笔)二、用以反 证今天人的寿命已大大延长,人活七十 已不稀奇。[例]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平 均寿命,解放前为三十五岁,现在为六 十八岁,看来杜甫说的“酒债寻常行处 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是老皇历 了。(舒展敬老与传统文明)【英语翻译】1. I have many debts for wine all over the place,For men to live to seventy has always been unusual. (译者未知)2. In debt for wine,here,there,and everywhere,I never care;From times of old,the age of seventy's been really rare.3. In every wine shop I have a debt to pay;It's rare to live to seventy since olden day. 千家诗英译【全诗】曲江二首.[唐].杜甫.其 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其 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题解】曲江也叫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原为汉武帝所建,开元中疏凿为胜景,有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等。花开环列,池水澄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了这二首诗,抒发诗人不得志的心理。【赏析】这两首诗系联章体,虽写在曲江池看花饮酒,乃至醉典春衣,实则含蓄深蕴,正如仇兆鳌注引所云: “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 (张綖语)第一首前两句“起得好”,一腔惜春感慨之情突兀而来,“跌笔出奇”。饮酒看花,人生赏心乐事,却因“一片花飞”、“风飘万点”而“愁人”。“且看”二字兜转,写“经眼”之花“欲尽”,残花片片,于是引出第四句。“欲尽”之花只能“且看”,“伤多”之酒还要“入唇”,该又是何种滋味! 杜诗镜铨蒋弱六云: “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何以会如此呢?第三联才作回答,即由落花转入人事。六句连用三“花”字,一句深一句,“神化不测,千古哪有第二人?”诗人的目光由“看花”转到江上、花边。江上呢,小堂中的翡翠鸟筑起了窝巢;花边呢,高冢前石雕的麒麟卧地。战乱造成的荒凉、破败,触目皆是,曲江池往昔的繁华无复存在。触景伤怀,引出结尾两句。“细推物理”,现实既然无法改变,那只有“莫厌伤多”饮酒“行乐”了。又何必汲汲于“浮名伴此身”呢?诗人醉饮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聊以自遣罢了。第二首承上“何用浮名伴此身”,一意连贯。首句劈空而来,为什么“日日典春衣”呢?时当暮春,春衣正用,既然是典春衣,想必冬衣早已典尽。读之者自然会以为是食不果腹,须典衣糊口。读到第二句方知原来是“每日江头尽醉归”,典衣饮酒了。为什么呢?第三句出人意料。“酒债寻常行处有”,更进一层写出,不仅在曲江池,而且是走到哪里饮酒到哪里,赊欠酒债到哪里。“七十者稀,故须尽醉” (仇兆鳌语),其说未必太浅,诗人壮志莫伸、报国无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言外大有深意。第三联写江边景色。历代诗家都给予高度评价,叶梦得石林诗话: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天然精妙,景色如画。然而,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美景良辰,又能有多久呢?自然引出末联。春光无情人却有情,以情观物物亦有情。于是“传语风光共流转”,恳求“相赏莫相违”了。“暂时”照应“欲尽花”,言其“行乐”乃无可奈何之词。由“传语”句“脱卸而下,神理自然凑泊”,饱含惜春之情,意蕴深长。全诗以送春起,以留春住,含蓄深蕴。写景生意自然,抒情落落酣畅,如不经意而首尾圆活、出神入化。写景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含蕴着多少“情”;抒情则“何用浮名”、“日典春衣”、“传语风光”、“相赏莫相违”,送春、留春,失落衰飒之气、被贬不介怀之意……个中景外之景、情外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 秋心三首(其三)·龚自珍

    秋心三首(其三)龚自珍 我所思兮在何处?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山某水迷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龚自珍是近代启蒙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秋

  • 刘秀清《在时间的深情里》散文鉴赏

    邯郸市博物馆里,那些散发着动人辉光的文物,从历史深处款款行来,向我们传递着先人的情怀与智慧,给人以触动和启发。 一 愈

  • 苏轼《和子由四首 首夏官舍即事》全诗鉴赏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 明清小说之《两拍·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经商也日益成为市民普遍选择的生活道路。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它必然会在作家的笔下得到表现。《二刻拍案惊奇》卷37的《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就是凌濛初创作

  • 李白《日出入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的特色,其次还表现在艺术处理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具体表现在: 第一、诗之取材,忽而神话故事(六龙驭日,羲和汩波),忽而历史传说 (鲁阳挥戈),忽而自然现象(春风秋日、草谢木落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赏析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翡翠白玉汤》名言名句解读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注释】 苦心:困苦的感受。 【译文】 处于困苦境地时,应寻求苦境中的乐趣,而志得意满的

  •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 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 昏,不逮人也 ①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 成,而

  • 古诗词为什么改读音(古诗词读音中从新的理由)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为什么改读音,内容包括古诗词读音中“从新”的理由,现在小学学的古诗中的有些字音跟以前怎么不一样,变调字在诗词中怎么读。强调古诗词读音“从新”的,理由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让汉字的读音统一在时代标准上。我本人是诗词爱好者,一直反对古诗词、特定古文词语读音“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译注】秋风吹不尽的,是捣衣女怀 念远戍玉门关的丈夫的一片深情。玉 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亦 泛指边地。诗人以妇人的口吻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