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原文、鉴赏和解读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据四部丛刊影印宋本陶渊明集,下同)
陶渊明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他在田园生活的诗,梁代钟嵘诗品称渊明的诗:“岂直为田家语耶?”可见当时人称渊明的诗为“田家语”,钟嵘认为这样说不够,不光是田家语。梁代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仿效渊明的一首称田居,也可见江淹是认为“田居”诗是渊明的代表作,即认为他在诗中反映了田园生活,是开辟了一种新的题材。就这点说,归园田居是可以作为他开创反映田园生活的诗的代表作。
归园田居是在东晋义熙二年(406)渊明四十二岁时作。上一年,他辞彭泽令回家。这年,他开始过田园生活。他为什么辞官归田,第一首里写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即从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情性本来是爱丘山的。可是他在拟古九首之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杂诗八首之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时还是怀抱壮志,不安于过田园生活的。那么为什么说“少无适俗韵”呢?他在拟古里又说: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原来他想出去做一番事业,是讲究节义的。他要讲伯夷叔齐的节操,荆轲的侠义,跟世俗的追求功名不同。他在隆安四年(400)三十六岁时,在桓玄手下做官。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晋称楚;三年(404)二月,刘裕讨平桓玄。这年,渊明四十岁,做刘裕的镇军参军。他崇尚节义,看到桓玄篡位,自然离开桓玄投向刘裕了。义熙元年(405)三月,刘裕都督中外诸军事,大权在握。这年渊明四十一岁。八月,做彭泽令。十一月,弃官归田。他辞官因为他看不惯淳朴风气的消失,官场的虚伪,他要保持清操,所以归田了。
他在诗里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十三?)年。”他从太元十八年(393)二十九岁出来做官,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归田,共十三年。又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把做官看成在尘网,在樊笼里;把归田比做“返自然”,比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就是萧统陶渊明集序说的:“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汙隆,孰能如此乎! ”像这样宁可忍受冻馁,坚持节操,在这几首诗里都没有写。诗里写得非常自然,看不出有什么怨恨忿激,这是很难得的。他不写官场黑暗,只写自己性爱丘山,误落尘网。用鱼鸟作比,是鱼鸟在“思故渊”、“恋旧林”。在这些质朴的诗句里含酝着激动的情思。体会到这种情思,才感到他用情的深挚。他又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田后就接着开荒,这对他来说是极艰苦的劳动。可他一点没有写这种艰苦,展开在我们面前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既有方宅,又有草屋,加上榆柳桃李,风景美好。远人村隐约可见,使人怀念;墟里烟依依不舍,使人留恋。只有鸡狗在叫,没有车马喧闹,正像“鸟鸣山更幽”,显得村居的寂静。他不写开荒的劳苦,却写这一切,正显示了他对归田生活的喜悦。
第一首借狗吠鸡鸣写乡间的幽静,第二首里点明了“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人事”是人们交往的事,“轮鞅”指车马,即没有达官贵人来往的人事和车马的喧闹,可以关起门来喝酒。当他辞官归田时,虽要开荒劳动,但还是有酒喝的。喝了酒忘了尘世的各种念头。他也到外面来走走,“时复墟曲(指田野)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在田野里碰到农民,谈谈桑麻长得怎样,这情趣是很自然的。“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里承接上文,既怕桑麻的零落,也怕庄稼的凋零,还是写出对农事的关心。这正说明归田以后诗人的思想感情变了,有了农民的思想感情。这里表现陶渊明不同于别的辞官归隐的人。他们往往不参加劳动,缺乏农民的感情,这是渊明的田园诗超越于一般归隐的人的地方。
第三首写他的劳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辞官归田的人当然不会种田,他种的豆,草盛苗稀,难得的是早起去锄草,一直到带月才归,这时已是夕露沾衣了。他想的不是怕衣服沾湿,而是把豆种好,这是辞官归田者的想法。就农民说,只想把庄稼种好,根本不会想到衣服的沾湿; 辞官归隐而不劳动的人根本不会有这种体会;只有渊明才有这样殷切的体会写出了这样反映真实思想的诗。注家都引汉书·杨恽传里杨恽感叹: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借南山的荒秽不治来讽刺汉朝的政治。渊明在这里并没有这种思想。
就这几首诗看,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正像诗林广记里引苏轼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又引杨时说:“冲淡深邃,出于自然。”诗的语言比较质朴,也是简约的。把做官比做“落尘网”,“在樊笼”,把归田说成本性是这样,这里有很多感触,都没有细说。把遇到乡里人只说“但道桑麻长”; 写劳动,只是“晨兴”到“带月归”,怎样的艰苦也不写。在这些地方,把深情和感受都含蕴着,所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可供体味,所以感到内容深邃。这也同他的性格有关,他是那样冲虚恬淡,把一切生活遭遇用自然朴素的话表达出来。假如光看他的语言朴素简约,就会像诗品说的“世叹其质实”。假如能体会到在朴素简约的语言里含蕴着深厚的情思,从中反映出他的真挚的性情,高尚的节操,就会像萧统在序里说的: “其文章(诗文)不群,词采精拔,跌宕照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比京。”萧统不愧为最早赏识渊明的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读书小报花纹,内容包括古诗手抄报花边简单又漂亮,中华古诗文手抄报,怎么做古诗词手抄报。古诗文名句(转贴自唐晓勇网志)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
-
作品:《墨子》 简介《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
-
毛泽东诗词《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②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③ ,妖为鬼蜮必成灾 ④ 。 金猴奋起千钧棒 ⑤ ,玉宇澄
-
宋词典故·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出典】 《文
-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作品赏析柔柔:一作柔桑。
-
《左传》 初 (1) ,郑武公娶于申 (2) ,曰武姜 (3) ,生庄公及共叔段 (4) 。庄公寤生 (5)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6) ,公弗许。及庄公即位,
-
许杰 上 吉顺和他的两个朋友匆匆的走上了三层楼,就在向东的窗口择了一个茶座。堂倌来了,问他们要吃什么东西。吉顺吩咐他先泡两壶绿茶,再拿几碟瓜子和花生。 三层楼是我们县里新修的第一间酒菜茶馆,建筑有些仿
-
小马哥:
-
破屋那堪急雨淋,且欣断港运篙深。老农定向中宵望,太岁今年合守心。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出处】唐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译注】请你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 别的情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别 意:别情,离别时产生的情意。 【例释】用以形容离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