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小池》原文、注释和鉴赏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闲居在家,时年五十岁。
(2)泉眼:泉水冒出的泉孔。
(3)晴柔:晴天柔丽的风光。
(4)尖尖角:刚刚露出水面,嫩小荷叶卷得紧紧的尖尖棱角。
(5)“早有”句:荷叶叶尖小角,刚露出水面,便有蜻蜓立在上边。
【赏析心得】
作者闲居在家,心情放松,领会自然,回味人生,正在开创独立诗风的“诚斋体”,这首诗便为其间杰作之一。
小小池塘,容量有限,景观不多,却充满生机,饱含哲理,充分表现了“小”的世界、“细”的活力、“柔”的温情、“尖”的魅力、“立”的哲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眼无声,细水长流,活力无穷;树阴照水,晴中带柔,爱心一片。短短两句,赋与了泉眼和树阴丰富的感情,它们献出与呵护的是生命之源——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因为小池的活水,给予了莲荷生命活力,小荷才茁壮生长、脱颖而出,很快露出水面。款款而飞的蜻蜓,一看到水面露出尖尖角,不等别人注意,它们就立在上面了。小池一诗,由此伸展,引出人才培养与发现的大哲理。唯有活水源泉、温柔关心才能出人才,唯有敏锐眼力才能发现和发挥人才,只有这样,小池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请看作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培养、发现和发挥人才的哲理,充分领悟,以小见大。推而广之,我们的事业和国家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
《礼记》·《明堂位第十四》是一部关于礼仪的经典著作。通过原文、注释和翻译的详细解析,我们了解到明堂的位置和建筑有其独特的规范。这篇文章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注释】 选自《墨子·兼爱中》。 若:像。 【赏析】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征讨,家与家之间互相争斗,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互不信任,父子之间相互不慈爱,兄弟之间相互不协调合作。墨
-
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粹,能校灵均死几多?
-
申包胥乞师 (定公四年) 【题解】 本文写伍子胥力促吴王伐楚以报家仇,而申包胥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到秦国乞师,最终以“长哭”
-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处】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 》。 【意思】何时才能和你坐在西窗下, 一边剪去烛芯,一边追述今日巴山夜雨 之时我对你的思念?何当:何时能。剪 烛:剪去烧残的烛
-
碧畦黄陇稻如京,岁美人和易得情。鉴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鸣角古来声。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二子有如双白鹭,隔江相照雪衣明。
-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
荒诞派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戏剧领域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亦称荒诞派戏剧,产生于法国,以后流行欧美各国,其影响至今未衰。荒诞一词来自拉丁文,它的本义是不和谐,不合拍。由于荒诞派戏剧在其形成时期
-
摸鱼儿·雁丘词[1]元好问【原文】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2]?天南地北双飞客[3],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4]更有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