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三章。
以:由于。
言:言论。
举:举荐,推举。
废:鄙弃。
【赏析】
孔子谈论人的人品与言论的关系时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意思是:君子不因一个人言语好就举荐他,不因人不好就废弃他的好言论。
孔子认为,人的人品和言谈不一定相一致:有的人巧言善辩,条分缕析,说得头头是道,但不一定有德行,所以不能“以言举人”。有的人德行可能差一些,但言论合理,甚至有一得之见,所以不能“以人废言”。孔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观点,表现出对人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闪现出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
后来,人们借用其意,从权势与言论的关系着手,表达一种“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唐代白居易涧底松)的人才观。唐代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中有:“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表明平民士子虽然地位低下,但如有真知灼见,就应当重视任用,不能“以人废言”。宋代诗人陆游在识愧诗中,也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至论无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
【题解】 元丰元年(1078)春天,作者正任徐州太守。因为春 早,作者往徐州城东二十里的石潭去祈雨,夏初时作者又到那里谢雨。此首及后二首词即为此次谢雨道上所写。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人们看惯的是绮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
-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写江南初夏农村农事繁忙的景象。上二句写景。首句写山间原野草木繁盛,一片葱绿;河水充溢,日光倒映,一片白色。“绿”与“白”
-
[南北朝]吴均本自乘轩者,为君阶下禽。摧藏多好貌,清唳有奇音。稻梁惠既重,华池遇亦深
-
宋词典故·好将沉醉酬佳节 【出典】 见“人世难逢开口笑”条。 【释义】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有“但将酩酊酬佳节”语,叙写寄情醉饮度重阳的心情。 【例句】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
-
外国童话《[法国]艾斯卡尔贝·普蕾唐泰娜花》鉴赏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清·秋瑾2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3。日暮穷途4,徒下新亭之泪5;残山剩水6,
-
柳子厚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出处】唐李白《 古朗月行 》。 【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里的 圆镜,高飞在青云的上端。瑶台:古人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