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诸子散文·墨子兼爱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据孙诒让定本墨子间诂本,下同)
墨子名翟,一说是宋人,一说是鲁人,都没有确据,近人有墨子是齐人的说法(拙作墨子为齐人考,见1947年初上海益世报文史)。他生活于子思之后,孟子之前。
墨家是当时可以和儒家抗争的学派,弟子很多,并有较严密的组织。孟子把墨子同杨朱并列,意在批判他们,称之为“杨墨”。法家反对儒家和墨家,称为“儒墨”。淮南子·要略篇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反对儒家繁文缛礼和厚葬。说墨子先受学于儒家,也没有确据,大约是由于墨子书中称孔丘为孔子的原故。
墨子一书,代表墨子思想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他的理论核心,并且极力倡导的,则是兼爱和非攻。
兼爱(上)是一篇墨子用逻辑推理方法讲述他兼爱观点的文章。
孔子也曾经说过:“节用而爱人”,“泛爱众而亲人”(学而),“仁者爱人”(颜回),但是他讲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爱是有差等的。表面上看起来和墨子兼爱相同,其实质却不相同。所以孟子说:“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孟子·尽心上)也就是讲杨、墨都是破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阶级区别和等级制的。荀子也讲“仁、爱也”,但他强调贵贱、尊卑的等级差别(见荀子·大略、君子等篇)。儒家是非常反对墨子爱无差等的平等观的。墨子的兼爱学说有他积极的一面。
但相爱相利的人性只能存在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社会里不存在,墨子并不理解阶级关系,仍然维持当时的社会制度,这是他的局限。
兼爱上篇的特点是讲出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观点的逻辑推理。墨子用治病和治国道理一致来相比,认为治病首先要找病因,治国也要先找乱因,都要“对症下药”。
于是他找出乱因是起于不相爱。臣子不孝君父,造成世乱,都由于不相爱。从尊者讲“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也是天下所谓乱。墨子看到不相爱的现象,这是事实,但他无法认识到阶级社会和从奴录制到封建制过渡的社会人际关系。儒家也看到臣弑君、子弑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乱象,却主张以正名分来维护剥削制度,所以深恶痛绝墨子的理论。同样看到乱因,但治理的方法却大不相同。
墨子论证不相爱,说盗窃者是爱己之室,不爱人之室;掠夺财物杀人,是爱己之身,不爱人之身;然后推理说明大夫兼并,是爱己之家,不爱人之家,诸侯攻国,是爱己之国,不爱人之国。他并不理解封建制度的兴起,促使大夫和诸侯攻战兼并。他的结论是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是消灭乱因、治好天下的根本方法。这也是尚同、尚贤、非命、非攻的理论基础。
墨子这篇文章形式逻辑是很强的。在揭示战国的攻战兼并方面也是比较深刻的。
中、下两篇则驳斥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做不到的说法,中篇举文王、武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例,下篇举尚书佚篇泰誓、汤说、禹誓来证明兼相爱、交相利是可以做到的。实际上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无论是“兼爱”或“正名”都难以阻止攻战和兼并。
-
?一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平
-
赠邻女 作者: 鱼玄机 【
-
【原题】:予以缙云进士周启明长书呈秘阁黄少卿黄颇歎重作诗六韵美之因次韵和酬
-
崔颢简介及崔颢的代表作品 崔颢简介 【生平简介】 崔颢(?-七五四),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
-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作品赏析原注: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①。引颈嗔船逼②,无行
-
站在这里,我猛忆起,二十七年前的一天晚上,我接到哥哥发来的母亲病危的电报,第二天带着妻儿往老家赶,一路上想,母亲可能躺在病床上起不
-
【原题】:罗巨济辟学之西序为轩以奉板舆之乐余名之曰难老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性名字两个相近意思,内容包括古风的中性名字,诗词中,中性字是什么意思,在古文中两个字组成的词,这两个字的意思相同的谢谢搜狗。笙歌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孤灯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风权时落蕊,病鹤不梳翎。樽空我归去,山月照君醒。 作品赏析原题:二月八日与黄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宗一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