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竹枝词》原文翻译鉴赏:瞿唐峡口水烟低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鉴赏
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给人造成一种压抑之感;“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
孟子曰:“有不虞 ① 之誉,有求全之毁 ② 。”(《孟子·离娄上》二十一) 注释 ①虞(yú):预料、忧虑。②毁:诋毁,批评。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赞誉,也会受到因苛求完美而
-
《先秦散文·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原文鉴赏
-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作品赏析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三年。从诗看,知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
-
关于观念之道|生死观|为天下人谋永福而死的林觉民的作文论据素材
观念之道·生死观·为天下人谋永福而死的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同盟会组织的广州起义。起义前,他深知牺牲的可能性极大,就预先给妻子写了《绝笔书》,
-
南唐词派主要指南唐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从时间上说南唐词派的形成稍后于花间词派,在当时地方割据的历史条件下,二者之间并无承传关系。但南唐词派与花间词派又有相同处:其一,南唐词派在总体上亦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
去岁春,因了病痛,我常到融景城附近一中医处拿药,去的次数多了,常去的几人就熟悉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面色苍白、神情落寞的女子。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