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白

《忆东山二首》(其一)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忆东山二首》(其一)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

【内容】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赏析】: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之处。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南,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了解这个,就会觉得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自己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象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象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象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又何尝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呢,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又怎能对得起东山的风物呢?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这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无疑地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是何等澹泊,何等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猜你喜欢
  • 宋词典故“茂叔溪头”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茂叔溪头 【出典】 宋·周敦颐《周敦颐集》卷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西湖船》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二十年来,西湖船的形式变了四次。我小时在杭州读书,曾经傍着西湖住过五年。毕业后供职上海,春秋佳日也常来游。现在蛰居家乡,离杭很近,更常到杭州小

  • 草——白居易

    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借草取喻,虚实兼写

  • 《蓦山溪 寄宝学赏析》

    【注释】: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 。“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效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 。“无处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全诗鉴赏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 山水名胜诗之《剑池》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明)高启 干将欲飞出①,岩石裂苍矿。 中间得深泉, 探测费修绠②。 一穴海通源③,双崖树交影。 山中多居僧, 终岁不饮井。 杀气凛犹在, 栖禽夜频惊④。 月来照潭空, 云气嘘壁冷。 苍龙已化去, 遗

  • 韦应物《同韩郎中闲庭南望秋景》全诗赏析

    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如何趋府客,罢秩见秋山。疏树共寒意,游禽同暮还。因君悟清景,西望一开颜。

  • 苏轼《宿望湖楼再和》全诗鉴赏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夜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忄栗。君胡不相就,朱墨纷黝赤。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君来试吟咏,定作鹤头侧。改罢心

  • 元戏剧《张寿卿·谢金莲诗酒红梨花》鉴赏

    元戏剧《张寿卿》鉴赏 《红梨花》全名《谢金莲

  • 古诗文《游园》原文|注释|赏析

    《牡丹亭》 [绕地游 ② ] (旦上 ③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④ 。人立小庭深院。(贴 ⑤ )炷尽沉烟 ⑥ ,抛残绣线 ⑦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⑧ ?[乌夜啼 ⑨ ]“(旦)晓来望断梅关 ⑩ ,宿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