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红柳绿,莺歌蝶舞是诗人笔下常状之景,这首诗不同流俗的是写桃,首句“上苑桃花朝日明”不用其红,而是用一“明”字,突出了桃花的鲜艳,也点出了阳光的明媚。宋代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字,或许也借鉴了此诗吧。“兰闺艳妾动春情”,身居“
-
《雨晴复赋一绝》 过关何事懒摇鞭 ① ,酷爱三峰落马前 ② 。 天气清明新雨后,山光日色满秦川。 [注释] ①摇鞭: 催马扬鞭。 ②三峰:华山的西峰、南峰和东峰,此指代华山。 【题解】 此诗选自 《徂
-
几百件或大或小、形态不一的器皿静静地坐卧在那里,以一种沉默凝重的姿态。在灯光的辉映下泛着熠熠的光泽,仿佛一个垂暮的老人在夕阳下回首
-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借问愚公
-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
-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红板江桥
-
【原题】:郑君瑞示同诸公游定空佳什仆亦久欲与君现状寻春衰病方窘风雨以故未果聊
-
【3902】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惊天秘密(罗灵杰著,当代中国出版社,43万字,2012年8月第1版,50元)△三部分(16章):①
-
陈衍《元诗纪事》谓白君举“登金泰和词赋进士第,北渡后卜筑于滹阳,与元遗山齐名,称元白”。元好问于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就年龄而论,君举比遗山略长,但他们都同样经历了金亡的社会大变故。诗为奉和之作。写作的社会背景当是金王朝行将灭亡或已经灭亡之时。首联写梦中回味昔日相见之欢,同游之乐。
-
文人临水文 雪雁鸣(一)水哟,纯洁的水……大到江河湖海,小到溪涧涓泉,文人以各自的复杂心情在水边徘徊。孔子临水,逝者如斯光阴促;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