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辋川集·白石滩》全诗赏析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作品赏析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刘德重)
-
这是一首迎春盼春之词,从风、花、梅、柳诸多方面描写了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殷切心情。凌晨的阵阵寒风,被视为东风消息;紫色的梅蒂、柔软的柳条,都成了检测春天到了没有的标记;花朵没有提早开放。也被猜疑,以为是遭遇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这些想法表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修启相关古诗词,内容包括带修字和启字的诗句有什么,带“修”字和“启”字的诗句有什么,关于启字的诗句。带修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2、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送道士薛季昌还山》李隆基3、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
-
《牡丹》咏牡丹 牡丹,为世界名花之一,在我国
-
经典文学对我们现代人还有意义吗?当然是有的,阅读经典文学也许并不会让你感到开心、愉悦,但是它却可以让你更清晰看到这个社会的发展脉络,更从容的看待这个时代的变迁。
-
国学名句“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出处和解释
【名句】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语出唐代白居易《赠内》诗。粗粝的食物足可以填饱肚子,何必非要吃美味饭菜?丝绵足可以抵御寒冷,何必非要穿华贵的衣裳?说明人不可以贪图享受。蔬食:即
-
夜寒生酒思,晓雪引诗情。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 作品赏析赠思黯前以履道新小滩诗寄思黯,报章云:请
-
凯特·肖班 (葛林 译)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芳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
-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起句言狱中闻蝉,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意思】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里欢度春宵。 【评析】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诗 中对杨贵妃的容貌、
-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