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伊州歌》全诗赏析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作品赏析
【注释】:“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总之,那女子旧事重提,不为无因。“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周啸天)
-
诗语言精美,婉转清丽;兴味隽永,富于情思。表面上写的是深沉的爱情,实际上却是借以寓托诗人的理想,抒写自己的胸臆。
-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莫辩亭毒意,仰诉璇与玑。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
韩退之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 君讳群,字弘之,世为荥阳人。其祖于元魏时有假封襄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对长辈感谢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感谢长辈关心的诗句,感谢长辈的诗词,感谢亲人的诗句。1.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别老母》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
-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
-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淮阳只有卧,持此度芳辰。
-
我本想去眉山寻“三苏”,不料先遇到了青神。眉山往南,岷江往南,说是“三苏”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初恋地”青神县。他在青神中岩
-
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
-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②幸因西风吹,得与故人会。③君学梅福隐,余随伯鸾迈。④别後能相思,浮云在吴会。⑤ 作品赏析①主薄:唐代县置主薄,掌管文书。少府:县尉之别称。②汴河:即隋运河之通济渠。流:一
-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