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赏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诗鉴赏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意义相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境界动人。
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当时正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中写道: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因为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才能感而不伤。
-
【370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张宇燕、冯维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9万字,2017年2月第1版,69元)△全书共6章:①中国奇迹:事实与
-
古文观止·章炳麟·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
年、月、日 ①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② ,乃能衔哀致诚 ③ ,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 ④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 吾少孤 ⑤ ,及长,不省所怙 ⑥ ,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 方 ⑦ ,吾与汝俱幼
-
李清照《孤雁儿》李清照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① 。 藤床纸帐朝眠起 ② 。说不
-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
-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
-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王涯莺啼绿树深, 燕语雕梁晚。不省出门行, 沙场知远近。王涯,字广津,太原人,约生
-
【原题】: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二首)
-
寂寥门户寡相亲,日日频来只有君。 正喜琴樽长作伴,忽携书剑远辞群。 伤心柳色离亭见,聒耳蝉声故国闻。 为报明年杏园客,与留绝艳待终军。 人生天地之间,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感情需求。除爱情、亲情外,友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