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忆匡一师》全诗赏析
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
童子开门雪满松。
作品赏析
【注释】:住一师是一个僧人。“远公”即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诗中用“远公”来代称住一师,可见住一师绝非平庸之辈,亦见诗人仰慕之情。“无事”即“无端”;无端而别,更使人怅恨。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唐无名氏晓闻长乐钟声诗云:“汉苑种声早,秦郊曙色分。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诗人由帝城的晓钟,联想到住一师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晓钟,于是自然而然地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了。
接着,诗人重现了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一个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烟炉(一作炉烟)销尽”,寒灯晦暗,正是拂晓时佛殿的逼真写照。小童推开出门,只见皑皑白雪,洒满苍翠的松枝。这两句粗看似乎既未写其人,也未写其事,然而仔细吟味,却是其人宛在,其事历历在目。清晨的钟声,把诗人带到当年与住一师同在西峰时的情景中去。他们可能曾一处围炉夜话,畅叙友情;也可能曾一起煮茗吟诗,共赏佳句;也可能曾一道焚香鼓琴,敲枰对弈,……此时,烟炉里香火已灭,点了一夜的灯烛逐渐暗淡,两人忘了时间长,忘了天气寒,待到小童开门一看,啊,白雪铺天盖地,真成了一片银色世界!这西峰松雪图,让诗人重温了昔日相聚时的欢乐,饱含着诗人深沉的忆念之情。清人田玉(香泉)评这两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缥缈。”(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引)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的。
这首诗,境界极美,情致幽远。清代田兰芳称此诗“不近不远,得意未可言尽”,纪昀说它“格韵俱高”,都对这首诗极为赞赏。
(王思宇)
-
“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桃李”类的诗句。 闪着光泽的桃花,脉脉含情地依偎在无盖的井旁。绵软的柳枝默默相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诗碑·《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诗碑·《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
-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 ① ,将以攻宋 ②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③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④ ,见公输般。公输般曰:“夫子何命焉为 ⑤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般不说。子墨
-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出处】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译注】为趁阳和之气而顺应天时, 不是天子要出游观赏物华。 【全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文化的作用,内容包括传承古诗词的意义,中国古诗词文化对你的影响,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诗词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视角敏锐,体会独到,因其情真意切,往往引起读者共鸣。古往今来,诗人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大量作品,或忧愁、或
-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舞。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
试览镜湖物,中流见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後唱,因此寄同声。
-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耕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农耕”的古诗词,诗名里带耕字的诗词,写到农具的古诗词。《醉落魄》宋代: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
-
【3334】人生悟语(修订本)(刘兵著,人民出版社,24 8万字,2015年7月第1版,36元)△共十三个部分:[1]理想·事业·追求;[2]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