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孟浩然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①》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①》全诗赏析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作品赏析

①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
②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③ 挂席:扬帆。明发:黎明。
④ 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九江:即指浔阳江。
⑤ 香炉:庐山北峰名。
⑥ 尚子:东汉隐士,事见后汉书·逸民传。远公:即僧人慧远。
⑦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故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这首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
  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是多么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诗人望庐山,思伊人,多么想留在庐山归隐呀,然而却没有,为什么呢?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现在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自然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李景白)
猜你喜欢
  • 古籍名著《太平寰宇记》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编纂最早、影响最大的地理总志。乐史撰。始修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在《寰宇记》前冠以“太平”二字。取名《太平寰宇记》,既点明了写作年代,又表达了作者歌颂赵宋初年安定团结的局面和渴求 “太

  • 《南乡子·画舸停桡赏析》

    统观欧阳词,如一人而有二面。其艳情词艳得近于淫靡,轻佻俳狎,几乎难以卒读。然如《南乡子》八首,却换了一副笔墨,一洗绮罗香泽,转为写景纪俗之词,全写广南百越少数民族地区风物。读其词,如夏日清风、久雨新晴,心神为之一爽。   这是八首之二,

  • 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全诗赏析

    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望梅阁老无妨渴,[二贤词藻赡丽,众多以予曾忝制诰,故呼阁老。]画饼尚书不救饥。[喻无益自戏也。]白日回头看又晚,青云举足蹑何迟。壮年可惜虚销掷,遣把闲杯吟咏诗。

  • 重道必先自重,尊师所以尊道,不然则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重道必先自重,尊师所以尊道,不然则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上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下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翻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上一句:当感叹时光如梭,眼泪如花飞溅,悔恨别离所带来的心灵撞击。

    下一句:这首曲调只有天上的神仙能倾听,凡人在世间能有几次机缘聆听。【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注释1】 同是: 两人都是

  • 王维《送康太守》全诗赏析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一作来)康乐侯。

  • “葭管灰飞”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葭管灰飞》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后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

  •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全诗赏析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斗浓干酿酒,夸妙细吟诗。里巷千来

  • 刘禹锡《和乐天诮失婢榜者》全诗赏析

    把镜朝犹在,添香夜不归。鸳鸯拂瓦去,鹦鹉透笼飞。不逐张公子,即随刘武威。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 苏轼《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全诗鉴赏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缩头先夏鳖,(见《玉川子》。)实腹鄙秋虫。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小蛮知在否,试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