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全诗赏析
佛前灯焰透莲花。持斋已满招闲客,理曲先闻命小娃。
明日若过方丈室,还应问为法来邪。
-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
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早岁曾闻
-
最近武汉的天气,大雪纷飞,寒风凛冽,雾霾笼罩,走在大街上的人,有很多人戴上了口罩,把整个面部捂得严严实实,雾霾仿若一道天幕把人和人
-
【名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人才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下品人才中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两句话指斥了九品官人法保护世家大族利益,压抑庶族士人的
-
我是胶西旧使君。此山仍合与君分。故应窃比山中相,时作新诗寄白云。
-
【生卒】:1885—1973【介绍】: 美国诗人、批评家、意象主义*文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生于爱达荷州的海利。父亲是一位土地局的职员。庞德1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感慨深沉的诗歌,描绘了辛酸的人生旅程。作者通过黄沙道中行走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诗中以西江月为主题,在枯黄的沙漠路上,月光映照下的苍凉景象令人心痛。作者感叹人生如黄沙,也许不被人理解,但依然要坚定前行,不放弃希望。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理想而孤独的形象,给读者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苦难以及对希望的追求,展示了辛弃疾对人生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
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建安二十二年,中原一带瘟
-
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著名散文家。袁
-
【原题】:余为华阳违法三直事制置使公牧都漕两使者以文字辱知不尽责以吏也好满戍拟濛阳丞归亲旁范使者为改註左纲学官虐病再作示邓就戍面二诗呈见工及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