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豆粥》全诗鉴赏
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
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
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
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
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
斯人所甚厌,投畀每不受。欲其少须臾,夺去惟恐后。云谁尸此职,无乃亦假守。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胡不安其分,但听物所诱。时来各飞动,意合无妍丑。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平生无一旅,既死咤万口。自闻与可
-
当初造曲者为谁,说得思乡恋阙时。沧海西头旧丞相,停杯处分不须吹。
-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珮,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记从来、人生行乐
-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简析】 此词开篇激荡澎湃。表现了
-
荀子(约前313—前238 ),战国末期思想家,其思想来源于儒家,然有综合百家的倾向。其最主要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论》,对后世音乐美学思想(尤其是《乐记》)有重大影响。 乐之“欲”与“礼” 这是荀子音乐
-
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作品赏析【原题】: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
-
当今,建筑的方法和建筑的风格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势不可挡的变化,探索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这是颇有意义的。而且,倘若这种联系的确是存在的话,那么,又是否可以将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呢? 显
-
电话声声三十四年前,一个人远离亲人在基层工作,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需要自己照顾、工作需要自己开展,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最难受的就
-
宝剑千金买,生平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送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无竞,字仲烈,东莱(今山东掖县)人。性格耿直,不肯巴结权贵。在旧社会,正直
-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