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全诗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 ,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 ”写的也是实情。“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在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在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在传唱,足见“颍人思公 ”。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 、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 ,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 ,使“ 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在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 ,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 ,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 ”,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 ,可见生命短促 ,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 ”,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在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 ”,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 ”,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这首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空灵飘逸,语出凄婉,幽深的秋景与心境浑然一体。结尾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全词在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因景而生怀人之情,悲叹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它象一支充溢淡淡忧伤的的小夜曲,袅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
-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出处】唐温庭筠《 苏武庙 》。 【意思】可惜九泉之下的武帝没能看见苏武归来受封侯之赏,使他空自面向秋水痛哭时光的一去不返! 【全诗】 《苏武庙》 .[唐].
-
疑问是求知的起点,只有在疑问中才能获得进步。学习的道路上充满了未知和困惑,但只有勇于质疑,才能不断探索。从疑问中找到答案,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因此,不要害怕疑问,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
勤学类名言赏析《将勤补拙。》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位置你在我心中是一个砝码天平的另一端是我的一生无论称出些什么也不必告诉我……作者简介:白渔,原名周问渔,四川富顺人。1958年大专毕业
-
这首诗自起句至“骨肉十年终眼青”为第一段,写送别。它不转韵,穿插四句七言之外,连用六句九言长句,用排比法一口气倾泻而出;九言长句,音调铿锵,词藻富丽:这在黄庭坚诗中是很少见的“别调”。这种机调和词藻,颇为读者所喜爱,所以此诗传诵较广,用
-
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福荒林庾信宅,为仗主人留。
-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婵娟流入襄王梦,倏条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古诗词做婚礼对联,内容包括古诗词结婚对联意境唯美的结婚对联,用于祝福新婚的古诗词及楹联,求结婚对联和诗词。古诗词结婚对联上联: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下联:地阔天高比翼齐飞上联: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下联:天风玉宇鸾凤和声上联: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下联:
-
古文·送宜黄何尉序 陆九渊民甚宜其尉(1),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