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全诗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议论风生,直抒性情 ,写得既有情韵 ,又富理趣 ,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 ,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 ,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在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 、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 ,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 ,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 ,其实人生如寄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词的结尾 ,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 ,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 ”,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 、洒脱情怀 。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 ,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
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
壮士篇张华【原文】天地相震荡,回薄[1]不知穷。人物禀常格[2],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3]。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4]?乘我
-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将士们不肯前进毫无办法,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水红颜 【鉴赏】六军行至马嵬坡时,不再继续前进,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 水红
-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作品赏析【注释】①约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时稼轩罢居上饶。徐衡仲
-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作品赏析原题: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作品赏析【原题】: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祖、无悔同访之,因留渌净堂、竹鹤二绝
-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故人分职去,潘令宠行来。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
-
刘延世 酷爱此君心 ① ,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注释】 ①此君:指竹。语出《世说新语·任诞》。 【评说】 本诗选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三二。 刘延世(生卒年不详),宋代画家,字玉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500个经典常用歇后语,内容包括常用的经典歇后语大全,经典歇后语大全,经典的歇后语?。戏台上起年号 --- 称王称霸 戏台上娶亲 --- 欢乐一时说一时 戏台上收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