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余主簿母挽词》全诗鉴赏
岂独家人在中馈,却因麟趾识关睢。
云軿忽已归仙府,乔木依然拥旧庐。
忍把还乡千斛泪,一时洒向老莱裾。
-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无论验石
-
《西洲曲》是古代文人之一元稹的作品,该诗描绘了西洲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让读者仿佛亲临西洲、感受到了远方的美丽和温暖。稹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着浓厚的草木自然的诗意。通过《西洲曲》,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可以对大自然产生更深的共鸣。总之,这首诗词不仅具有高度艺术性,还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理念。
-
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全祖望文《阳曲傅先生事略》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全祖望文《阳曲傅先生事略》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或别署曰公之它,亦曰石道人,又字啬庐。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少读书,上口数过
-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彼悦之则悦,怒之则怒,浅衷狭量,粗心浮气,妇人孺子能笑之,而欲有所树立,难矣。何也?其所以待用者无具也。
【名句】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彼悦之则悦,怒之则怒,浅衷狭量,粗心浮气,妇人孺子能笑之,而欲有所树立,难矣。何也?其所以待用者无具也 ① 。 【译文】不为外事所动,不为物质所动,而
-
(近代)王国维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这首词大约作于光绪三十年(1904)至三十一年(1905)之间。这
-
本文悲惨凄切,却又吞吐不尽,其实是苏辙有意而为之。须知苏轼此次获罪,除了其与当朝力主改革的大臣道不相合,所以遭受攻击外,最直接的原因即是他在京城时连续上《上神宗皇帝书》和《再上神宗皇帝书》,集中对新法进行了大肆批评,在当时造成了很大影响。
-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曰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
-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酒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关于酒的古诗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国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统治权益,都大力网罗人才,培植亲信,使“养士”的风气盛行一时。最著名的养士者是“战国四公子”,即赵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