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
质:指人的内在思想品质。
文:指表现在外面的礼节,学问。
野:粗鄙。
史:虚华无实。
彬彬:文与质搭配得很适当的样子。
【赏析】
孔子主张一个人的文采与质朴之间应该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他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说,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浮华。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在方面应有深厚的修为品质,具有仁德之心,高尚的情操;在外在表现上,又应该讲礼貌,有学问,说话有文采。真正的君子,就应该是这两方面素质修为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具有君子之风而不土俗。
后来,孔子关于文与质的概念引申到文艺上,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对重要范畴。通常有两个涵义:
一是认为,质和文表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晋代陆机文赋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说:“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的意思是,水本性空灵,才有微波荡漾;树本性沉实,才有花儿开放,说明文华离不开质实。其次,虎豹的皮如果没有花纹,就跟犬羊一样;犀牛虽然有皮,但用作器物时,则须涂上丹漆,才有漂亮的颜色,说明素质有赖于文华。
二是认为,质和文均指语言文辞,即质朴和华丽两种文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讲的两种含义,在实际运用中,都能成立,但到底属于哪一种,则要根据作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
《汉魏六朝散文·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原文鉴赏
-
【原题】: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於其上而目之曰玉璧窟求诗诸公予不识邦基而与其侄无为簿济之游济之索诗故为赋之
-
何人斯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题解〕 文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皆谓以谴告一人,故曰“天文”,因以题篇。 〔要略〕 《天文》者,所以和阴阳之气,理日月之光,节开塞之时 ① ,列星辰之行,知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
-
长亭怨慢 【宋】王沂孙 泛孤艇、东皋过遍。 尚记当日,绿阴门掩。 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 自约赏花人,别後总、风流云散。
-
《木兰花慢》 年代:宋作者: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山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
-
【原题】:送杜少柳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七首
-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这
-
伏园兄: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