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鲁迅《墓碣文》全文、注释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墓碣文》全文、注释和赏析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殒颠。……

  ……离开! ……

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

我在疑惧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见墓碣阴面的残存的文句—— F

我就要离开。而死尸已在坟中坐起,口唇不动,然而说——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析】 在鲁迅所有的散文诗中,墓碣文可谓是一篇最“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糊”①的作品。不少研究者认为这篇散文诗“以自己解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描写了一种到了可怕程度的空虚的阴暗心境”②,或是“揭露墓中死人的阴冷的虚无思想”③,或是“写了一个对现实绝望的可怕灵魂的自我解剖”④。纵观整篇,不难看出,其基调夹杂着灰暗、晦涩甚至消极的色彩,使之感到朦胧迷离、鬼气森然,一种沉重的失落感、迷惘感和寂寞感弥漫在字里行间。

这种沉重的失落感,迷惘感和寂寞感,在作品中,是通过特定的梦境来着意表现出来的。而那如雾一般飘忽的梦幻云彩,则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瑰丽而又深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个博大的心灵宇宙的艺术境界。在这里,透过鲁迅当时矛盾的思想心境,可以看到他当时酷烈的魂灵搏斗轨迹。的确,当时的鲁迅是深深地处在苦闷、彷徨、寂寞的思想心境之中。他曾给友人写信说:“我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这种欲除不能的矛盾思想心境,无疑是加重作品凝重与阴暗色彩的根源。不过,那梦境终归是梦境。它没有把鲁迅推向虚无的极致地带。相反,通过梦境所展示的心灵宇宙的艺术境界,则使人们时刻都可以谛听到鲁迅作为伟大寻求者的心声。因为就鲁迅的思想本质内涵而言,这种来自他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是与整个时代相关连着的,同时,也正是这样,鲁迅从悲观、虚无的思想心境中,最终走向了光明与希望。

由此,作品中着意刻划的梦境,也就显示出两种涵义:一是显示着“灵魂的深刻”,二是显出勇于自剖、告别旧我的决心。的确,那通过梦境的艺术刻划是所传达出来的透过一切迷人的梦幻,一切喧闹的表象来把握住冰冷的现实,寂寞的心灵的方式,在把自己置身于深渊般的孤独之中,也把一颗真诚的心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透过一段段曲折隐晦的文字,看到一个时代伟人真实的思想心境:决心摆脱过去,但自啮心灵又难以割舍酷烈的惨痛;既饱受抉心自食的大苦痛,又终不能知其本味而感受到心灵的大悲哀。这种矛盾的思想心境借梦幻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把人们带到了一个瑰奇的艺术境地,在一种恍惚的幻觉感受中,来体验这位时代伟人无畏地寻求,努力达到认识彼岸的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毫无疑问,鲁迅早已决心把旧我的魂灵和躯壳,永远地埋葬。作品中那种悲观、虚无、自弃的思想情绪,以及“死尸微笑”的描述,实乃意味着旧我的魂灵的彻底毁灭,所以作品中“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就决不是消极的逃遁,而是在使黑暗与虚无的阴影永远不能追随当中,经过严峻的自我剖析而寻求心灵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因此作品当中一系列奇诡震骇的图象,所展示的是一个时代伟人苦痛而又壮丽的心灵历程。其中,鲁迅复杂的内心世界、丰富的心理内涵、激荡的心理情感,又全都在一个个奇特的梦幻意 象当中,展示出深刻的思想哲理,并显现着人格和心灵的高洁。

字数:1502

①〈野草〉英译本序
②冯雪峰论〈野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③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④李希凡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黄健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58-259页.
猜你喜欢
  • 白居易《秋日怀杓直 时杓直出牧澧州。》全诗赏析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祝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同出复同归,从早直至暮。风雨忽消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题】 此诗题宋本作《岳阳楼》,明代各本作《临洞

  • 李白兰花古诗词(李白写兰花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白兰花古诗词,内容包括李白写兰花的诗句,李白兰花的诗句古诗词,李白兰花的诗句古诗词。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

  •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注释、译文和评析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注释】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代著名清官。始举进士,皆因父母老病两辞

  • 欧阳修《越溪春》全诗鉴赏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 范仲淹《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全诗鉴赏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月中灵桂老,春外实芝芳。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日星图舜禹,金石颂成康。涡曲风骚盛,营丘学校光。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崧岳词欺

  • 国学名句“事必专任,乃可责成;力无他分,乃能就绪”出处和解释

    【名句】事必专任,乃可责成;力无他分,乃能就绪 语出明代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事情必须派专人去做,才可以取得成功;一个人的力量不同时数用,事情才会安排妥当。说明必须专事专任,专人专任。

  • 《鸣雁行赏析》

    候鸟迁徙的习惯,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雁每年冬天都要从北飞到南,春天又从南飞到北。代代如此,毫无变更。这种因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产生的生态平衡现象,一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题材。李白的这首《鸣雁行》就

  • 优美抒情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美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分享。优

  • 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全诗赏析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